上周,包括本报在内的国内媒体披露了国际油价飙上新高以后,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这两天,本报接到许多读者打来的电话,大多都是询问近期国内油价是否也会上涨?
对这类问题,专业机构现在尚无法作出准确的回答。因为目前中国油价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在时空上存在一个间差。
但记者注意到,这两三天以来,很多城市出现了一个不小的购买油票的“热潮”。据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专业机构的反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其油票销售一下增长了几成。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油票进行保值,是目前情况下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式,但最终无法化解国际市场高油价带来的“连动影响”。
深圳媒体披露,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油价上相差3倍,拥有两地牌照的香港私家车车主,早已开始实行“自救”,涌向一河之隔的深圳加油。据当地部门统计,从今年4月到10月,油站的高号油售卖量明显增加,深圳正在变成香港机动车的加油站。
对出现高油价,石油输出国组织终于再次站出来“放话”。据悉,这一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家近日表示,正竭尽所能平抑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每天产量增加到300万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矿产部长纳西里说,大部分欧佩克产油国和欧佩克以外的产油国都将最大程度地提高产量。而我本人相信,在目前的价格下,哪个国家都不会省下一桶石油。
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臣纳伊米也表态,目前每天的产量是950万桶,但如果有足够的需求,将会提高产量。据悉,沙特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拥有150万-200万桶富余石油产能的国家。
而此前上周,委内瑞拉财政部长诺夫雷加已对外宣称,政府计划将2005年的原油日产量和日出口量分别提高到360万桶和287万桶。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当前油价破纪录的情况下,欧佩克采取增产是一个有效的对应措施。但从长远看,在石油供需方面是否真能保持平衡尚无法作出解答。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国际油价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的每桶40美元以下的市场格局。郑京平:油价不会持续上涨
【记者曲力秋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日前指出,2005年世界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及持续时间均不会超过2004年。
郑京平说,自从1973年和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发生后,各原油生产国都汲取了这样的教训,即如果原油生产国刻意维持较高的原油价格,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此后发生的1981-1982年的石油危机、上世纪90年代初因海湾战争引发的石油价格上涨以及1991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都说明原油价格不可能持续上涨。(12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