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十一”黄金周之前,汽车价格集体跳水,多的一次降几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元,着实让人看得心跳。众多厂家接连降价期待黄金周能够迎来一个销售热潮,而对汽车厂商的这种举动,消费者却并不买账,没有因为这次降价而松开捂得紧紧的钱袋子。记者从省内众多经销商处获悉,今年“十一”黄金周车市远不如今年“五一”黄金周火爆,看来车市回暖还需时日。
“这几天的销售量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前些天订车的客户来提车。”某4S店销售经理对记者说。“受到车市低迷的影响,今年‘十一’黄金周的行情不如‘五一’黄金周。”经销商们深有同感,“原来以为黄金周会出现一波比较好的行情,但是从前五天的销售情况来看,有不少客户来看车,但是真正买车的没有几个人,这几天基本上没有卖出去多少车,和9月份情况差不多,看来车市回暖还需等待。”
为了迎接“十一”假期的到来,汽车厂商早就变着法子刺激车市。免息购车、保值回购、零配件降价、多重让利等招数相继使出,北现系列全线降价10%、赛欧降1.6万元、夏利降2000元、中华降8500元、蒙迪欧2.0降2万元、新捷达降5000~15000元、奇瑞QQ0.8L降3000元,东方之子、旗云降1.5万~2.7万元。据初步统计,在9月份就有50多款车型降价。
但即使降价也难挽萎靡的车市。往年在汽车销售行业中普遍适用的“金九银十”已渐渐失效,依靠价格战刺激车市这个招术已经失灵。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车市低迷表明消费者准备将持币待购进行到底,持续降价根本不能刺激车市。种种现象表明,车市持续低迷已不仅仅是一个价格虚高的问题。2003年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那么在这么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汽车行业汽车厂家,大多数认为2004年还有高速增长,因此生产安排得非常大,销售计划也制定得非常大,满满的。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到七月份全国轿车生产数量144.89万辆,而销售只有133.55万辆,这样从数字上看,仅仅7个月时间,就新增库存11.34万辆。面对不断增加的汽车库存数量,这几轮降价完全是因为汽车生产厂家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今年的情况。
汽车降价是趋势,但是降多少多半人心里并没谱儿。这正是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讲,中国车市销量放缓是人们继续等待的主要原因。
这个所谓的降到底,是指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有关规定,在2005年中国对于进口汽车的关税将降至谈判中的25%的底线。目前我国对于进口汽车的关税是26.2%,也就是说离2005年25%的关税底线还有12.2%的降幅,而商务部进出口司提供的权威说法是,这12.2%的降幅也要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分3次进行,也就是说每次的降幅在4%左右。以一辆15万元的进口车计算,明年的降价空间应该不会超过6000元。
明年国产汽车价格的走势目前还不好判断,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明,明年国产车价走势的高低进口车不是决定性因素,消费者指望进口车跳水拉动国产价格大幅降落的局面不会出现,除非国产汽车自己打“内战”。(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