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问题的加剧,近日,很多专家提出建议,适度限制私家车,市民短途出行应多选择公交车。
拥有一部私家车,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是财富、身份的象征。因此,汽车销售空前活跃,各式车展你方唱罢我登场,汽车降价、新款车型上市的消息成为人们关注的时尚话题。私人购车踊跃、私家车保有辆的增多,成为地方工作的成绩,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标志。虽然国际原油价格连攀新高,国内汽油价格更是跟风紧涨,城市交通、省际道路仍拥挤不堪。新建道路需要占用更多宝贵的城市空间和乡村的农田,损害了生态环境:这样严酷的现实,则被湮没在汽车消费的时尚喧嚣中。
以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我们现有的资源、空间实难承受汽车进入家庭之重,很多人早已对此发出警告。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专家推算,如果达到每十人一部汽车的世界平均水平,全世界的石油可供量便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果达到美国的人均拥有量,得再需要两个地球。
其实,没有私家车,我们同样可以享受生活的幸福。除了个别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之外,如果公共交通足够快捷舒适,便可省去每日驾车奔忙的辛苦。早起坐上公交、地铁,路上的时间便成为打发困盹的美妙时光;晚上乘车则可读书读报,即使观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那份闲适也属难得。当然,现有的公共交通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单说车速,别说无法跟小汽车相比,有时,连自行车也不如。可这怪不得公交车,因为城市道路空间是有限的,被大量的私家车、自行车占去了,相对笨重的公交车,自然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道理都明白:相对于私家车,公共交通具有经济方便,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多项优势,但“给公交车让路”口号喊了多年,却仍然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相反,小汽车却在无限制下,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