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乐山日报讯
方童
杨丽萍的一场大型歌舞节目《云南映象》在全国巡演之后,“原生态”3个关于艺术定义的字眼也渐渐浮出水面,它所蕴含的众多艺术元素把民间与传统推向了一个至高点。无疑,“原生态 ”是我们艺术的某种回归。近日,“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25个民族的民间歌手向首都观众献上了他们本民族最真实的声音,北京的原生态民歌盛宴之后,它所呈现的最为生动的艺术形式正像风一样吹遍全国。
对于此次原生态民歌盛宴,有人称它“颠覆了我们当下对于民歌的概念”。在这次盛宴中,有由5位侗族姑娘演唱犹如一部规模宏大的人声交响曲的“大歌”;有一个人演唱两个声部的蒙古族“呼麦”;有表现劳动之美的江苏渔家号子《点水号子》;更有来自西北羊倌的《放羊歌》……很多民间音乐根本无须借用任何乐器,嘹亮的嗓音伴随着时缓时急的节奏在舞台上飞翔,犹如空灵的天籁之音。这些来自民间的音乐,所表现的主题十分广泛,除了赞美劳动的伟大,也有讴歌青年男女的爱情,洋溢着中国民间文化浓郁的人文特色。
原生态民歌的出现,使很多人对于当今民歌乐坛有了置疑之声。民歌的概念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又将向听众传达怎样的情感?纵观我们目前的乐坛,通俗音乐的大行其道使很多本该登上大雅之堂的音乐迅速萎靡下去,而民歌在乐坛也难言“底气”,尽管近几年我国也举办过为数不少的“民歌节”,然而随着“宴会”一散,民歌也接着收场。好听的民歌也真正沦落为“众里寻她千百度”了,而如今被我们传唱的,依旧是《茉莉花》等老一辈音乐人为我们留下的作品,能被我们记住的新民歌简直是寥若星辰。
原生态民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民歌的福音,它来源于劳动人民,来源于真正的民间,会为我们的民歌事业注入源源不竭的生命之泉。但是,原生态民歌的路还刚刚开始,需要有更多的人去扶持。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原生态民歌会以它天籁般的声音,将我们每一个人的耳朵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