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透过云层的霞光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5年01月13日21:02 来源:湘潭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nimages/c.gif) |
|
免费 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香港凤凰卫视有档时政述评节目,其主持人阮次山讲话有点结结巴巴,但很有味,它的片头是阮次山的同期声:许多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用这句话来印证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我以为是讲到了点子上。去年我市合同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0亿元,增幅在全省前列。为什么多年来我市引进外资一直在三、四千万美元徘徊,而近两年却能够跨越突破?应该说,除了职能部门的努力之外,城市整体水平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城市品牌的打造是功不可没的。以前,湘潭名气不大,外人只知韶山,因为出了毛泽东,也有唱“浏阳河”的晓得湘潭县。后来,湘潭的名气在香港提升过一次,那是10多年前,由于有关部门和各路神仙对外商查禁甚严又伸手要钱,香港某报于是发了一篇湘潭《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文章,至此港人不敢来潭。近几年,湘潭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知名度有了明显提高。早两年,搞“足球外交”,湘潭是名扬神州,去年又搞中德大会和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两个节会有来自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的1800多人云集湘潭,签了100多个项目。这一方面扩大了影响,另一方面又引了外资,去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首都柏林出席湘潭(德国)工业园汽车三元净化器项目的合同签字仪式(见题图照),中德两国的政府首脑出席有关湘潭的经贸活动,在湘潭的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此外,去年9月18日,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会,有国家和中央部委领导人以及新闻界、艺术界300余人参加,30多家媒体及时跟进报道,这在湘潭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几次活动下来,湘潭是蜚声中外,德国人以为湘潭是中国的第五大城市。由此观之,湘潭在外界的影响已是今非昔比,湘潭的形象和品牌正在逐渐形成。形象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效益,湘潭由于人气提升,外商纷纷看好,一方面来投资的增多,另一方面增资的多,德国梅塞尔公司已连续三次增资,每次增加500万美元,香港恒通公司花2个亿买二大桥,又增资4000万买化纤厂,投680万买锅炉厂,又准备投6.8个亿把两企业搬到九华,现在我市六个工业园区来势非常好,近两年引进项目200多个,投产企业达100多家。可以这么说,寻找外资增长的原由,我们应该跳出外资看外资,实质上它是一个城市整体水平的体现,特别是品牌的作用不可低估。品牌就是形象,就是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它的作用是间接的,但价值和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有个经济学家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红塔山香烟是个品牌,其无形资产不可估量,倘有一天发生地震,红塔山全部震没了,这样,作为有形资产的红塔山在地球上消失了,但作为无形资产的红塔山这个品牌还在,只要有这个品牌,各方面的资金、设备、技术、人才马上可以聚集起来,不要国家投一分钱,红塔山又可以站起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国资、民资、外资,目前,在我们湘潭还不成比例,还是国资为主,民资为辅,外资还是刚刚突破,但有突破就有可能向纵深推进,如果说我们过去因为环境问题、基础问题、观念问题使外资徘徊不前的话,那么,随着湘潭这个品牌的形成和洼地效应的显现,随着当前国际市场的大开放,国际资本的大流动,国际产业的大转移这个历史机遇的到来,湘潭的招商引资肯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显露的虽然还只是透过云层的一缕霞光,给人以希望,但我们坚信,要不了多久,就将是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湘潭将如日中天,这是肯定的。
|
![](/print/c.gif)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