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班达亚齐(印度尼西亚)1月19日电(记者周文林)黑乎乎的淤泥遍布在走廊上,在40度的高温下发出刺鼻的臭味;房间墙上,一道一米多高泛着黄色的过水线异常醒目,让人想起大水呼啸而至时人们惊慌奔逃的身影……曾拥有400多张床位的班达亚齐总医院只是眼前这栋白色建筑群曾有过的一个名词。但经过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救援队员的努力,这里的一切正在好起来。
当中国国际救援队作为最早的一支国际救援队到达班达亚齐总医院时,救援队员们不禁为眼前的惨景所震惊。这个以前当地最大的医院,如今已淹没在黑乎乎的泥浆中。由于印尼海啸造成了重大伤亡,大量的伤员急需救治,因此全力清除淤泥,迅速恢复医院功能并开展工作,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最紧迫的任务。由于病房狭窄,没有大型工具可以使用,队员们就用手工工具,一铲一铲把淤泥和污物清除出去。病房要求高,赤脚走上去要洁白无瑕,队员们就用布一寸一寸地擦,直到被染黑的瓷砖彻底露出白亮的颜色。
为加快速度,中国国际救援队采取两条线同时拓展前进的策略。一方面,迅速整理病房,开辟自己的综合医疗工作区。同时,救援队迅速创造条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新的战斗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人员身穿橘红色的服装,在医院到处都是迷彩服的满眼绿色中,格外引人注目。这群“中国橘红”以自己娴熟的技艺,不怕吃苦的精神,得到患者和国际同行的肯定和赞许。在医院的走廊上,当记者询问中国医生在哪个病区时,被问的人往往不知如何回答。但当记者改问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人在哪里时,他们都纷纷给记者指出方向。来自中国的橘红色,如今正在成为重灾区班达亚齐病人的一抹温暖。
为了同一个目标,来自世界各国的救援队伍,在海啸发生后纷纷来到这里。如今,这里已汇集了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的救援队伍。每个国家的救援队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救治工作。“合作”已经成为这里使用最频繁的词汇。
为了协调各国医疗人员力量,整合医疗资源,世界卫生组织和印尼政府13日协调成立了多国联合医疗队,各救援国家统一听从这个医疗队的调遣。在同一个诊室,来自英国、中国、新加坡、印尼、美国等不同国家的医生坐在一起,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药方给病人看病,这样罕见的场景,成为人类联合起来战胜灾害的最好见证。
与此同时,各国之间还自发地进行着合作。澳大利亚救援队作为最早到达班达亚齐的外国救援队之一,一开始就和中国国际医疗队在实验室和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澳大利亚救援队由于直接由空军运输机运送装备,因此医疗设施齐全,而中国国际救援队则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双方的合作促进了彼此的医疗工作。
在这次世纪劫难中,包括中国救援者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国际救援者来到受灾国家,不计个人危险和得失,帮助灾区人民。澳大利亚军医约翰·克罗利亚对记者说:“我从没想到一场灾难的破坏力可以这样巨大。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人都没失去勇气。他们联合了起来,命运给勇敢者带来希望。”(完)(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