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05年02月25日10:04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
【我要揪错】【推荐】【打印】【关闭】 |
|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金黔在线讯近日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的徐本禹在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的事迹经过媒体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我省教育部门2月24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从4个方面大力扶持大水乡教育事业。
一是在徐本禹任教的大石小学兴建一座教学楼,让孩子们告别木板房教室,目前21万元建设资金已到位;二是在大水乡安排一个捐资助学项目,目前已落实一个60万元台商捐赠项目;三是将大水乡纳入今年的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年内为学生们建起学生宿舍,解决山村孩子上学“两头黑”问题;四是在大水乡优先落实国家对国定贫困县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年内全部免除该乡贫困学生书本费和杂费。四项扶持措施共涉及资金近200万。相关部门还将从其他渠道解决好学校图书、实验设备及附属设施的采购和建设问题。随着今年毕节地区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该乡的孩子们还将在年内用上计算机。
教育厅副厅长霍健康告诉记者,徐本禹等志愿者的到来,为我省农村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教育观念,点燃了大山孩子的希望,贵州需要这样的人才。
此前,受徐本禹事迹感动,已有30多名志愿者来到徐本禹支教的地方服务。徐本禹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为大石小学建立了专门的捐赠基金,目前已收到各方捐赠30余万元。 作者:代乐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支教老师遭抢徐本禹现象爱心接力
勤工俭学一月获50元报酬,他留下7元,将43元捐给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
学校发给他300元特困补助,他将大部分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
以372分的高分考取硕士研究生,他却申请先保留学籍,远赴贵州支教;
他叫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
近日华中农大接到通知,22岁的徐本禹被提名为今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20名候选人之一。徐本禹和学生们在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奠基仪式上。(张睛晓/摄)
知恩图报常年不懈帮助他人
时光回溯到一年前。去年5月,徐“弃研支教”的事在华农引起轰动。
高高的个儿、方脸庞、眼睛高度近视……这名普通的农家学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他来自山东聊城郑家镇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据徐介绍,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
是作秀还是一时冲动?该校宣传部长彭光芒教授说,他当时与许多人一样,也抱着几分疑惑。但徐自有理由——
“别人帮助了我,我要帮助别人”。徐说,“这个想法源于朴素的报恩心理。”
大一那年,武汉秋意渐浓,同学们陆续穿起了羊毛衫,而徐还穿着单薄的军训服。同宿舍一名同学的父母看见后,执意将带给儿子的毛衣和毛裤分给徐。拿着柔软厚实的毛衣,他流下了泪水。“那时我在想,以后一定要尽力帮助像自己一样贫困的人!”感恩之心由此萌生。
他靠勤工俭学每月可获得50元的报酬。但他留下7元零花,将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孙珊珊;第二学期,学校发给他300元特困生补助,徐留了100元,其余的全部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有人资助他500元钱,徐将钱分别寄给了两名贫困生;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后,他取出2400元留给了系里的老师,定期寄给沙市的孤儿许星星做生活费。
大学期间,徐课余时间就刷盘子、值夜班、做家教……与此同时,他时刻寻思着帮助他人,以致学校不得不对他采取“特殊措施”——2001年12月,辅导员陈曙发现徐还穿着单衣薄裤,按政策,徐这学期可以领到400元冬季特困补助,为防止他又把补助捐给别人,学校专门为徐买来一套棉衣和一双棉鞋。
暂缓读研学校为他保留学籍
大二时,徐看报纸时得知,贵州大方县有一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十分落后,至今水电不通,但全村的孩子对于上学却是那样的渴求……
看着这些,他流泪了。他拿着报纸找到辅导员陈曙,提出想利用暑假去岩洞学校教教孩子们。陈老师听后一边向学校汇报,一边着手帮助徐筹备这次支教活动。
不久,一支由5人组成的支教队成立了,徐是负责人。2002年6月,武汉正值酷暑,徐和同学在三镇奔波开展募捐活动。7月15日,徐和同学一起带着募捐到的三大箱子衣服、一袋子书籍和500元钱前往贵州。
一个月的支教活动结束了。临走时,一群学生簇拥在他身旁,有的还将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背包。孩子们抹着眼泪问:“老师,你什么时候能再来?”这些孩子不知道,徐已准备考研究生。
徐本禹考取了研究生,读书和支教发生了矛盾。学校研究生处经过研究决定,如他去贵州支教,同意保留其学籍两年。
研究生处负责人说,徐的举动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行为,学校不仅支持他的义务支教,而且还将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
孤身支教深夜泪水打湿枕头
去年7月16日,徐带着3000册图书和7名志愿者同学一起,再次回到了狗吊岩。
狗吊岩是一个“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信要走18公里的崎岖山路……
跳蚤几乎让他无法入睡,饮食不习惯,水土不服,生病……一系列的考验接踵而至。
今年4月,徐回到母校作报告时,他说:“我很孤独,很寂寞,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
一个又一个的志愿者先后离去。8月1日,最后一名同伴也走了。生活十分清苦,而支教工作也很艰难。徐每天有六节课,除了教语文、数学以外,他还安排了体育、
音乐等课程。徐很想在最短的时间把尽可能多的知识教给孩子们。但山区信息闭塞,孩子们一点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接受起来的困难可想而知。其中,学生交上来的一篇200字的作文,找出20多个错别字都算是正常……
好几次,徐气得把书扔掉,走出教室;可一会儿,他冷静后又回来继续讲课。
经过他的努力,“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徐的到来,为狗吊岩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以前,学校只有140个
孩子,他来后,学生人数增加到250多个。
徐在岩洞小学支教半年后,学校从山洞搬下来,修建了新的校舍,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母校援手捐助修建希望小学
今年春天,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邀请徐去作报告。在路上,沈书记告诉徐,大水乡希望他能到大水乡支教。
此后,徐本禹由单纯的支教行为变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今年6月,他给华中农大团委写了三封信,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和处境。信件引起学校的极大关注。学校党委书记李忠云教授说:“要派人去看看,支持徐,可以出点钱把小学的校舍修一修。”
今年6月26日,华中农大宣传部长彭光芒和校报编辑部副主任范敬群来到了大方县。让两位老师深受震动的,不是大石村的贫穷,而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渴望。他们说:“大石村小学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屋顶大面积破漏,用塑料布和硬纸板遮雨。地板四处开裂,走在上面提心吊胆;课桌残缺不全……在这样的教室里,孩子们的学习劲头还是那样的认真、专注……”
就在他们行走在大方县的山路上时,华农校长张端品教授打来电话说:“学校决定捐助8万元,用来为当地小学修建新校舍。”
感动中国36名志愿者进驻贵州
今年7月11日,彭部长选出100幅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天涯”网上。彭部长说,“我自己也被感动了,在网上发帖子花了整整8个小时!”
接下来的情形让人感到意外。仅仅几个小时,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接着,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
几天时间,这篇帖子被100多家网站转发,点击总数超过百万次。
紧接着,来自国内外要求捐款捐物的电子邮件接踵而至。华农一批老师和学生放弃假期,自发组织起来办理网友的捐款事宜,学校也破例成立了“华农贵州支教基金”,并开设了一个专用账户。就这样,大石小学176名贫困学生全部得到社会力量资助。
7月6日,徐的事迹引起贵州省委的重视,各级政府拨款改建大石小学。华农也拿8万元给予支持。目前,新校舍已动工,大石小学已被更名为“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徐本禹担任名誉校长。
目前已有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在了解徐的支教事迹后,要求资助大石小学的贫困学生。截至8月29日,共有36名志愿者在大水乡支教或考察。受捐赠的小学生达188人,捐助资金达13760元。 作者:来源:武汉晨报支教老师遭抢徐本禹现象爱心接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