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上海“的哥”月收入至少减少200元。上海市出租车企业在呼吁政府进行油价补贴的同时,中国出租汽车协会近日透露,京沪穗等10个城市的出租车企业正联合酝酿出租车调价公式。(4月19日《东方早报》)
“的哥”收入因油价上涨而缩水令人遗憾,但油价是导致司机收入低的罪魁祸首吗?不是,出租车行业失衡的利益分配机制,造成了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不公正的收入分配格局!
一个调查报告详尽分析了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运行情况:出租车司机每月营业额约9000元,每天约300元,但一半左右要作为“份钱”交给公司。此外还要包括燃油费1800元左右,修理费约400元,车上用餐费300元,应付罚款等其他开支每月100元……扣除上述开销后,“的哥”的实际月收入约1800元。如果发生疾病、严重违章以及其他事故等情况,可能连1800元的收入也无法保障。
可以看出,“的哥”收入低,源于一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出租车公司是这种机制的最大获益者。在这种垄断行业中,作为劳方的司机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几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能力———收入低的矛盾存在于司机与企业之间。现在,油价上涨,出租车企业扮演起“的哥”利益代言人的角色,说要“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通过调价提高司机收入”,于是,“司机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转化成“司机与老百姓”的矛盾:司机期待涨价,老百姓反对涨价。
在这种“转嫁”中,出租车企业把自身的利润当作一个恒量进行计算,无论油价如何变,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能少,油价涨了,“的哥”收入降了,涨价就是了。其实,相比很高的车份钱,出租车支出的燃油开销有多少呢;出租车企业丰厚的利润中,老百姓付出的“燃油费”还少吗?垄断利润下,油价上涨了,出租车企业不能通过让点儿利来平衡司机收入吗?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出租车公司可能是花了大价钱从政府手中买来“顶子”,因而也有自己的苦衷。但问题仍很明显,矛盾不应该在“司机与老百姓”,而在“司机与企业”乃至“企业与政府”。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