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
南尼亚斯县县长
联合国救援支援中心 戴道新
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灾区救援处主任秘书 伊恩
联合国灾区救援官员 亚辛 布卡
墨西哥救援人员
印尼华人 甘国辛
印尼华人总会赈灾委员会 陈秀娥
华人医生 黄群雄
华人医生 李京芳
印尼华人 苏成美
现场救援人员
演播室:印度尼西亚这个美丽的千岛之国,曾经被当作是人类的乐园,但是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生的海啸和地震,却让它成为一遍灾难深重的土地,在3月29号,恰逢地震的发生后的第二天,新闻调查的记者奔赴印尼,在那里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了在这个饱受创伤的国家里人们的痛苦、勇气和希望。
解说:这是《新闻调查》摄制组一次特殊采访任务的开始。
字幕:2005年3月29日,《新闻调查》派出一支5人组成的摄制组前往印度尼西亚,目的地是三个月前,那场震惊世界的海啸重灾区-班达亚齐。清晨,他们在首都机场大厅得知,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印尼再次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
解说:得知尼亚斯岛附近再次发生地震的消息,我们立即赶往离它最近的城市棉兰。在候机大厅,记者巧遇了南尼亚斯县的县长。
解说:由于尼亚斯民用机场的跑道在地震中损毁严重无法使用,我们只能在棉兰军用机场,等待搭乘运送救援物资的军用直升飞机前往尼亚斯岛。
记者:有一个地方大概1000多人的伤亡。
南尼亚斯县县长:北部的比较严重了一些。
记者:那具体到整个尼亚斯岛,在上次的海啸中受灾,是一个什么状况
南尼亚斯县县长:比起上一次的海啸,这次的地震受损害的程度就大得多了。
记者:为什么呢?
南尼亚斯县县长:上次海啸在他们县,只有一个人丧生,但这次还没有确实的就有38位了。
解说:由于尼亚斯民用机场的跑道在地震中损毁严重,无法使用,我们只能在棉兰军用机场等待搭乘运送救援物资的军用直升飞机到尼亚斯岛。
记者:到目前为止,据我了解,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伤亡数字。
联合国救援支援中心 戴道新:是的。
记者:为什么会这样?
联合国救援支援中心 戴道新:我们伤亡数字,因为目前救难人员才开始要往那边去找,到底还有多少人已经知道的,我们官方的数据就是300多个。
记者:300多个
联合国救援支援中心 戴道新:这是已经确定知道的,有些报上说这里有好几千个,目前我相信还没有人可以做出正确的估计。
记者:据我们了解这种地震救灾,它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尼亚斯岛上有没有这样的设备。
联合国救援支援中心 戴道新:没有。所以这是我们开会讨论的内容之一了,我们怎么把这些设备运到那边去。
解说:由于地震毁坏了当地的交通体系,棉兰军用机场成为国际救援组织临时的救援协调中心,来自各国的救援专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岛上灾民的必需品尽快运往尼亚斯。
记者: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在这里的工作吗?
联合国灾区救援官员:我们在像这样的中心里,协调各种后勤工作,我们要处理货物进口、机场、海关、难民、燃料等问题。
解说:同去去年年底的地震一样,这次地震也是由于部分海床被另一块冲到下面的地质板块"顶"起来而引发的。在3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中就有科学家预测,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地壳断层压力正在增加,这很有可能引发新的大规模地震。
记者:这里的人们丧失重建家园的信心了吗?
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灾区救援处主任秘书 伊恩:(灾难)没有使我们丧失信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大灾难,是个偶然,这种事别的地方也有可能遇到,我们从全世界得到了这种支持,很多国家、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世界救援组织、都帮助我们,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重建家园。
解说:3月30日晚到31日上午,五位记者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不断争取能够登上飞机的机会,而与此同时有大量伤员不断从灾区运抵棉兰军用机场。
解说:尼亚斯岛上居住着将近3000个华人,前方灾情如何?究竟有多少伤员等待救援?记者对不能及时前往灾区尼亚斯感到十分焦急。
解说:虽然我们早已将名单报给印尼军方,但这一次公布登机人员名单的时候我们的希望又落空了。
解说:三个月前的那场大海啸造成了17万人死亡,10万人失踪的悲剧。灾难留在人们内心的伤痛还未抚平,尼亚斯岛再次遭受强震袭击。灾难在瞬间将我们生命中的至爱夺走,也将痛苦永远地留给了幸存者。
字幕:为保证在4月1日到达尼亚斯岛灾区 ,3月31日晚,摄制组做出决定兵分两路奔赴尼亚斯。
解说:当晚,中央电视台一组记者乘车赶往港口城市西波卡,准备从水路进入尼亚斯岛。而此时,另外一组记者在棉兰军用机场继续等候登机,大批向前往灾区的国外记者的名单也正被陆续报到指挥中心。
字幕:4月1日清晨 苏门答腊岛 西波卡
解说:经过一夜的奔波,记者于第二天清晨到达苏门答腊岛西部港口城市西波卡。和他同路的这个小伙子名叫亚辛,就是尼亚斯人,这条路是他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这次他也是急着回家探望亲人。
解说:我们通过随行翻译了解到亚辛的家乡在尼亚斯岛的东部的迪宾斯
字幕:我的家在这里在Tetehosi
随行翻译:他的家里他父母亲和兄弟姐妹都在尼亚斯,自从发生地震以后,他因为是在棉兰市,一直就联系不上,那这次来到西波卡,那目的就是准备到尼亚斯岛,去寻找他的亲人。
解说:与尼亚斯岛隔海相望的西波卡市已经成为灾区的临时医疗中心,许多重症灾民被运送到这里做进一步的治疗。
随行翻译:当时的时候,这个情况是还没睡觉,一震,震的时候,刚一开始的震还比较轻微地震,他妻子就先出去,他抱着孩子,结果后来震得越来越厉害,他妻子就回来了,又回来了,他也出去,这个时候房屋倒塌了,他妻子就扑在他身上,上面的洋灰板掉了,打在妻子的头,所以当时妻子就(去世了)。
记者:等于他妻子救了他。
随行翻译:对,救了他。
解说:药品和医护人员的短缺是这家医院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看着病床上忍受巨大疼痛的幸存者,亚辛一言不发,他只期待晚上的轮渡能够尽早出发,尽快见到一直毫无音讯的父母。
解说:经过三天漫长的等待,4月1日下午,一直在棉兰军用机场寻找机会的记者终于登上了新加坡的一架救援直升机。坐在记者对面的小伙子不时透过舷窗注视着海面,一直沉默不语。由于噪音太大,记者只能用纸笔和他聊起来。他叫布卡,在棉兰打工,地震后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就在前一天决定回家探望的时候,他得知了父亲在地震中死去的消息。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尼亚斯岛附近海域,距离上次苏门答腊地震震中仅125公里,昔日的"冲浪者天堂"如今已变成了片片瓦砾。
解说:在西波卡港口等待了整整一天之后,傍晚,民用渡轮终于恢复运营,记者和亚辛登上了地震后第一班去往尼亚斯的轮船。
字幕:4月1日晚 一组记者离开西波卡市前往尼亚斯岛
记者:昨天经过十一个小时的颠簸,今天凌晨,我们终于来到了尼亚斯岛对面的西波卡市,又经过十二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在晚上八点多钟,我们终于登上了开往尼亚斯岛的轮船。
随行翻译:(他们是)去接家人出来,另外有的是救援人员,还有些救援团体,慈善团体,派人去接(灾民)。
解说:经过一夜的航程,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亚辛告诉我们远处点点灯光的地方就是尼亚斯岛了。
随行翻译:人家也不知道怎么办,到时候就看情况吧,有什么车能够带去。
解说:亚辛上岸以后还要赶到几十公里以外的特雷斯市去寻找他的家人,但是他对怎么去和如何找到他们没有一点把握。
被采访者:她妈妈死了。
记者:在这个岛上啊。
被采访人:对 在这里。还有我的妹夫跟我妹妹的女儿,今天要去(参加)他们的葬礼,等了两天了,过不来,一直。很惨啊。他们说五分钟就这样倒下去了,我妹妹拉着她的女儿,隔壁的墙就这样倒下来。
解说:听到同行人的议论,亚辛没和我们打声招呼就急急的上了岸,急匆匆地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记者: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新闻调查的记者,终于赶到了这个地震的重灾区,也就是尼亚斯岛。岛上的伤亡情况到底如何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解说:我们另一路记者搭乘的飞机刚刚降落,就不断有伤员被抬上直升机运回棉兰救治。布卡的母亲也已经在机场等候多时,她告诉布卡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他的父亲也还在瓦砾下,救援队经过几天的努力也没有挖出,她正在等待着最后的消息。
记者: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尼亚斯岛上最大的码头,沃隆西多里港口,这个港口它位于西多里市的北端,大量的货物和居民的来往,主要就靠从这个港口开始运输,我们上了岛以后发现,这个尼亚斯岛上的居民,他们的出行百分八九十以上,都是靠摩托车。下面就让我们登上摩托车,带你横穿整个沃隆西多里市,现在我们离开码头往南驶去,前面的这条公路就是一条南北向的公路,也就是主要的海滨公路,我的右手边就是它的北区,左手边就是它的南端,它的城市主要是集中在南端这个地方。在这一带住着大量的,比较多的是当地原著民,他们的住房子习惯尽量都是一些木质的,而且都是单层的,很少有两层以上的。所以从这一片看来它的受灾的情况不是太严重,倒塌的房屋不是太多。这是拉着棺材的一个货车,我们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到它的市中心,现在看到这个是垮塌下来了,整个屋顶罩在地面上。这是当地的一个建筑,联合国的救援机构和各国的卫生医疗救助队基本上就驻扎在这个地方。我前面的这个建筑,就是这次行政指挥中枢,联合国的官员基本上都在后面一带办公,还有新闻中心也就在这个地方从城市中心本多坡往前走,就进入到一个华人的聚集区。
记者:印度尼西亚的四月已经进入了雨季,前两天大雨刚刚下过,今天又是艳阳高照。走在尼亚斯的街头,到处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越近灾区,这种尸体的味道就越严重。刚才有人告诉我们,在这个地方还有一具尸体没有挖出来,我们甚至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一只被折断的手臂。
解说:从这些废墟中散落的玩具和卡通书,我们似乎还能想象出她的小主人在这片乐土上玩耍的场景。但愿他们只是短暂的失散而不是永远的分离。
被采访者:那是我朋友的家,他已经死了。记者:还没有找到吗?被采访者:还没有,他们正在找,但是我想他已经死了。记者:谢谢,保重。
解说:在这个小岛的每个角落,凡是有废墟的地方就有来自各国的救援队在石块瓦砾中搜寻遇难者的尸体。
解说:在这条小街上,几乎每一户人家都亲人在这场地震中死去。
记者:这就是你的家?
印尼华人:是,我的家。我的弟弟归天了,死了,两个。
记者:你知道不知道这个地方有多少华人死了?
印尼华人:我不知道,人多。
记者:多不多?
印尼华人:多。
记者: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呢?
印尼华人:我不知道。(房子)没有了,完了,完了。
记者:您也是中国人,您是华人?
印尼华人:闽南人,闽南来的。
解说:老人家门前的这条主干道上还依稀可以看到往日的繁华,这次地震报道的临时新闻中心就设在这条街上。
记者:地震发生以后,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岛上设立了新闻中心,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都会集到这个地方,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传回给世界各地。
记者:我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们。据我所知,现在好像没有确切的伤亡数字。根据你们的估计,最低伤亡数字会是多少?
印尼相关部门:到现在有421人死亡。
记者:421人?整个岛吗?
印尼相关部门:不,只是沃隆西多里市的伤亡数字。
记者:刚才这位先生告诉我们,这些人在这里抄送这样一种表格,每天由新闻中心报出的最新发现的死亡数字,以及在3月28日那晚发生强地震之后每天发生的余震。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一个地震震级上面,第一天报的是8。2级,第二天是6。6级。
记者:现在是余震发生了,余震发生了,整个楼都在晃动,整个楼都在晃动。刚才正在拍摄整个救援过程当中,突然发生了余震,震感非常强烈,估计应该在5级以上。
现场救援人员:甘国辛的两个孩子和妻子被埋在房子下面了,还没找到,这些人是帮他寻家人的。他们来自墨西哥和美国,他们在撬板子,要把他们找到。
解说:在尼亚斯采访的这几天,我们亲身经历了太多家庭的悲欢离合,像这样的场面在街头随处可见。在救援人员的努力搜救下,也有人幸运的逃过了劫难,印尼华人甘国辛就是其中的一个。眼前的这片废墟就是他的家,
记者:你获救了,当时你太太和孩子在哪里?
印尼华人 甘国辛: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从二楼往下跑,我的最大的孩子在前面,离我大概一米的距离,我的最小的孩子是太太抱着的,离我大概四米远的距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人都被压在了废墟里。
解说:虽然开始的救援因缺少大型工具而进展缓慢,但是救援人员并没有放弃寻找甘国辛妻子和女儿尸体的努力。
印尼华人 甘国辛:已经找了好几天了,还是没有什么结果,我现在只能祈祷,什么也不能说了。我希望上帝能很好地收留我的妻子和孩子。
解说:在被解救的第二天,他就回到自己家的废墟边继续等待妻儿的消息。
解说:刚刚挖出来的是甘国辛8岁的女儿丽娜,这是他最后一个入殓的亲人。
随行翻译:他现在正在讲,让他的妻子在天堂好好地照顾他的孩子。他就是经过五天六夜被救出来的那位华人。
解说:被甘国辛紧紧抱住的是墨西哥救援队的队员,几天前是他将甘国辛从废墟中救出,然后就一直忙碌的寻找甘国辛埋在房屋下面的妻子和女儿。
随行翻译:这位先生。这边是他的孩子,在这边的是他太太。他现在跟救援人员搂在一起,主要意思是讲,救援人员在安慰他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抢救您的家人。但是最后没有把他们救出来。向他说上帝会保佑他们,请他们能够安息,活着的不要太难过。
记者:在这次尼亚斯岛的地震中,华人的受灾情况尤为严重。根据我们最新的了解,可能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500人。这些街边停放的棺材,都是些华人的尸体。这么平静的印度洋,让人无法想像,它会造成那么大的破坏力,我身后就是尼亚斯,一个曾经美丽得可以和巴厘岛媲美的地方。但是,3个月之内连续两次巨大的灾难,已经让这个美丽的小到面目全非。
解说:沃隆西多利码头是从外界把大型的机械设备运到尼亚斯岛上的惟一通道,同时,每天都有大量的灾民等待在这里回到棉兰或者是印尼其他地方投亲靠友。
记者:等了多长时间了?
被采访者:从早上等到现在。
记者:从早上一直等?昨天有没有等?
被采访者:昨天也是有来过。
记者:也来过?
翻译:因为在这里很难找得到吃的东西,到现在都还没有分给他们。
解说:当地的华人组织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展开了救援。
记者:这个船上要给咱们送来什么东西?
印尼华人总会赈灾委员会陈秀娥:米、方便面,还有糖、油。
记者:已经等了多长时间了?
印尼华人总会赈灾委员会陈秀娥:从早上八点到现在。六点了,都已经六点了。
记者:为什么这些物品总是不能按时到达呢?
印尼华人总会赈灾委员会 陈秀娥:因为码头的问题,很多很多船,就是要等其他的船(离开)。
记者:每艘大船的靠岸,对于这些灾民来说,就是一次希望的到来。但是他们能不能登上这些船,去棉兰或其他地方寻找他们的亲友,还是一个未知数。
解说:与外界的交通运输现在成为了尼亚斯救援重建的最大问题。因为运力的限制,外界的物资很难上岛,岛上的灾民也难以出岛,他们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记者:你们的东西肯定到了吧?
黄群雄:肯定了,就在这艘船上。
解说:黄群雄是一名华人医生,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去过很多次灾区,有着丰富的灾区救援的经历。
记者:在整个的救援工作中,你见过的最惨的景象是什么?
黄群雄:最惨的是一个阿姨,她是卖建筑涂料的。她的身体、头发统统是黄色、蓝色,头以上看见摔在路上,背后到脚给石头压到,一直叫,一直叫。我们不能够帮忙她,我们帮忙扛那个石头(太大)我们也没有那个力气,跑去叫墨西哥救援人员,他们的挖掘机也是在用到,挖掘机(整个尼亚斯岛上)只有两辆,也是在做工,没有人睬我们。我跟我的一个同乡,跟我的朋友们,我们两个一起,下很大的雨,不能够做什么,觉得我们做人做得很狼狈,没有力气去帮忙人。我们陪着这个阿姨,跟她讲好话,因为我是天主教的。我帮忙她祷告,看着这个阿姨过世。
解说:华人医生李京芳也在援助中亲眼目睹了这样悲惨的场面。
李京芳:很可怜啊。他们的房子更多地倒了,由三层的变成两层的,两层的变成一层。很多人在里面不能出来。
解说:苏成美是当地的一位老华侨,他的祖籍是福建省,已经在岛上居住了四十年,他的家族在这次地震中伤亡惨重。
翻译:他太太、女儿还有女婿,还有孙子,就是这个的弟弟,九个月的婴儿。
记者:也就是,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
苏成美:对,是。
解说:到目前为止,这场地震一共有超过1000人的当地居民死亡,其中华人超过50 %。和苏成美家一样,他们大都住在两三层的自建的楼房里,原本以为坚固的房子却给岛上的华人带来更大的灾难。
记者:他们的尸体都找到了吗?
翻译:第一个尸体就是找到他太太的。哭在心里啊,他说。
记者:我们现在是在和灾民一起住在尼亚斯岛上,一个修道院里。地震发生以后,当地很多灾民都跑到了山顶,他们吃住睡在这里,这个地方就是他们现在的家。至于何时能够重返家园,这还是个未知数。
解说:地震之后,苏门答腊省大量的华人社团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灾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被采访者:这些东西是棉兰运过来的。
记者:也有这里的华侨捐的吗?
被采访者:对,这里本地华侨很多。昨天已经有一部分寄去了。
印尼华人总会赈灾委员会 陈秀娥:不论是印尼人还是华侨,我们也是非常地关怀他们,也是非常地担心他们,所以要来看看情况,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忙的。
字幕:截至目前 这次地震已经造成近2000人死亡
解说:空气中的悲伤还没有散去,夜色又悄悄的降临了。山顶上临时庇护所里的孩子已经沉沉地睡去,尼亚斯岛又迎来了一天中最平静的时候。
解说:废墟还停留在悲惨的瞬间。但就在山脚下一座倒塌的房子前,微弱的灯光中传出一阵轻松的歌声。小伙子们聚在一起,用歌声互相温暖,用歌声祈祷尼亚斯的明天。
字幕:4月6日,记者离开了尼亚斯岛。我们的报道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关注仍将继续……
总制片人:梁建增
制片人:张洁
前方记者组:赵树清、曾晋、张福泉、张洁、杨春、李冰、呼和、王晓鹏
后方编导组:罗陈、仲伟宁、崔诺、边静、周炯、姜永烛
解说:姚宇军
责编:赵华、宋薇
合成:张东升
策划主管:吴征
播出主管:孙金岭
监制:李挺、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