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大学主楼内的“白玫瑰”纪念馆,记者见到了弗兰茨·J·米勒先生。眼前的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60多年前,只有18岁的他果敢地参加了“白玫瑰”抵抗运动。如今,年过八旬的米勒作为这个组织唯一健在的成员,仍在为宣传“白玫瑰”的事迹四处奔忙。
回忆当年,米勒老人思绪万千:1942年,“白玫瑰”小组在慕尼黑诞生时,米勒正在德国南部城市乌尔姆的一所文科中学读高中。那是德国最黑暗的年代。法西斯的暴政、希特勒的独裁,已引起米勒和一些同学的反感。由于战时劳力奇缺,德国的中学生都要参加所谓的“帝国劳役”,帮助军队构筑工事,或者到军工企业去服务。这年6月,米勒被指派到埃尔萨斯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劳动。出发前的一个晚上,同学希尔茨来找他,给他看了一件东西。那就是“白玫瑰”小组印制的第5期传单。米勒看了传单,认为很好。希尔茨就对他说:“等你参加劳动回来,和我们一起去散发传单吧。”不久,米勒因工伤提前回到了乌尔姆。随即,他也投入到了“白玫瑰”抵抗运动的激流之中。
撒传单遇告密,兄妹被捕
“白玫瑰”小组最初的发起者是汉斯·绍尔、克里斯托弗·普罗普斯特和亚历山大·施莫雷尔等几个慕尼黑大学医学系的学生。后来,他们的哲学老师胡贝尔教授与其他一些学生也加入进来。在他们当中,绍尔兄妹(汉斯和索菲·绍尔)是最杰出的代表。米勒老人告诉记者,他在参加“白玫瑰”抵抗运动之前好几年就已认识绍尔兄妹,因为绍尔一家也住在乌尔姆。
在乌尔姆,有一座马丁·路德教堂。米勒和希尔茨等三名同学加入“白玫瑰”行动后,便经常躲在教堂的管风琴阁楼里准备散发的传单。他们贴邮票、写地址,然后分头将信件悄悄地投入信箱。从1942年秋到1943年初的几个月中,他们总共寄发了近2000封信,甚至有时还冒着极大风险亲自递送传单。
1943年2月18日清晨,绍尔兄妹带着一大摞传单来到慕尼黑大学主楼。他们趁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把传单放在了一些教室的门口。最后,妹妹索菲手里还剩下数百张传单,她索性把传单从主楼光明殿的二层抛撒下来。不幸的是,她的举动被一个修理工告发,盖世太保立即将绍尔兄妹逮捕。随即,普罗普斯特、施莫雷尔、维利·格拉夫和胡贝尔教授等80多人也先后被捕。当时,米勒已被征兵参军,正在法国前线。一天,他的上司带着德军元帅凯特尔的亲笔手令找到他,将米勒交给了盖世太保。
“自由万岁”,口号穿透监狱
1943年2月22日,这是一个永远让人难忘的日子。纳粹法庭对绍尔兄妹等人进行了连续4昼夜的审讯后,宣布判处绍尔兄妹和普罗普斯特死刑。当天下午行刑时,索菲·绍尔第一个走上断头台。这位年仅21岁的女学生毫无惧色。她走得异常从容,眼皮都没眨一下。汉斯·绍尔最后一个就义。在他把头伸进刀架之前,汉斯突然奋力地高呼:“自由万岁!”激昂的声音洞穿了整个监狱。
在“白玫瑰”一案中,总共有13人被判刑。其中6人被处死。米勒和希尔茨在第二次审判中分别被判处5年徒刑,直到1945年获得解放。战后,米勒先生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宣传“白玫瑰”抵抗运动的工作中。1987年,他发起成立了“白玫瑰”抵抗运动基金会。在巴伐利亚州政府和慕尼黑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又在慕尼黑大学主楼内建立了“白玫瑰”纪念馆。如今,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说,60年后之所以还要把“白玫瑰”的故事讲下去,一是要告诉世人,在纳粹统治下的最黑暗的年代,德国人的良知并没有完全泯灭。二是要让后代不要忘记过去。了解历史,是为了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严建卫(本报慕尼黑5月9日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地下抵抗运动”,共找到
425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