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记者张虹)进入5月以来,市场以持续下跌来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破题“买单”。“试点”的实施不但没有将股市带出低迷,反而让股市再度创出新低1093.28点,并将可能直接考验1000点的支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市场担忧因为非流通股股权的流通会扩大公司的流通股本,可能会降低公司的定价水平,而“新老划断”也会导致市场出现全流通、非流通股部分流通、非流通股完全不流通等多种状况,这样市场似乎无法预期股票市场价格怎样才算达到一个合理水平?
蓝筹出现恐慌性下跌
随着“试点”的正式启动,沪深两市出现了较为激烈的振荡分化。以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为代表的试点公司受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进而一度带动其它具备试点预期的相关上市公司飘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以中集集团、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基金重仓股为代表的绩优蓝筹股却出现了非理性的恐慌下跌。“试点”实施所带来的市场巨大变革,在短期之内使得部分投资者的价值体系陷入了迷惘。在“后股权分置时代”,股票如何定价成了动摇投资者持股信心的核心要素。
业内人士认为,已经推出或者预期即将推出试点方案的相关上市公司连续上涨,而那些可能延后推出试点方案的上市公司大幅下挫。这种现象说明,部分投资者将全流通试点公司与尚未试点的公司进行价值比较,实际上是将“已经含权”的A股与“尚未含权”的A股进行相同阶段的相对价值比较,混淆了两类不同阶段的公司价值。对于蓝筹股的非理性下跌,一是少数机构为获得更低的战略筹码,刻意做空;二是基金之间的博弈上升到了“多杀多”以求得市场效应的非理性行为。
“试点”不影响定价基础
虽然“新老划断”会导致市场出现全流通、非流通股部分流通、非流通股完全不流通等多种股权流通状况,一些场外投资者寄希望于未来实施全流通的新公司,老股似乎没有太多的承接力,但是适用于全世界的股票定价机制应不会因为股权分置试点而改变,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标准总是按照市场价值体系来进行。随着“新老划断”的推进,市场也还存在大量股权分置的老股,但并不防碍A股市场加速向“全流通”的价值体系靠拢。“全流通接轨”的完成,也就意味着底部的真正来临。虽然“新老划断”或其他政策出台会给市场带来震动,但难以撼动严格意义上的定价基础。
摩根士丹利公司认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将让中国股市逐步告别“政策市”。随着国有股权的稀释和退出,政府介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为将会减少,企业领导人由政府任命,企业领导人对政府负责而不是对股东负责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随着企业管理层增加了经营自主权,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激发,从而实现股东与管理层的双赢。
内在价值是波动中轴线
某证券公司研究员认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并不会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区别只是对流通股股东补偿的多少。随着股权分置解决所带来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后股权分置时代”无疑将具备更加坚实的牛市基础。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公司股票价格长期波动的中轴线,内在价值随着企业增长而不断上升。目前,投资者陷入了误区,更加关注每一次试点博弈过程中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支撑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博弈的价值基础———企业的内在价值。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股市的下跌带来了企业投资价值的提升,在非理性因素占据市场上风的情况下,买入那些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优势公司将获得更大的额外收益。在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社保资金、QFII、平准基金、社会游资等场内外资金众多的情况下,更要把握的是长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