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兆强
1925年5月1日至7日,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全国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会后,中华全国总工会驻广州,在上海等地设立办事处。广州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广州地处南方,在交通条件尚非十分发达的近代,并不算全国的中心区域,何以能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大本营呢?
一是广州具备充当全国工人运动中心的社会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广州是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代表的主要诞生地。广州曾是中国重要乃至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进入近代,在吸收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方面,又先行一步。1845年,英商在广州黄埔建立的柯拜船坞,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1872年,归侨陈启源在南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继昌隆”缫丝厂。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广州地区的产业工人已增至10万,加上手工业工人和店员等,共约20多万,是全国工人最多的地区之一。
广州是中国工会运动开展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后,广州成为通商口岸。随着港口航运业的发展,出现了我国第一批海员工人和码头工人。为了保障和维护自身利益,他们效法欧美做法,成立工会组织。1851年,广州打包工人首先组织起来,成立了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此后,工人运动便蓬勃发展起来,到1921年,广州地区已经拥有130多个工会组织。此外,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的香港,产业工人众多,在全国工人运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广州与香港之间,联系相当紧密,除地缘优势外,香港工人多数来自广州周边地区。倚重广州,既是香港工人运动发展的特殊形式,也形成了广州与香港互动互相声援、互相支持的格局。使广州工人运动的规模、声势和影响都较其他城市大。
广州也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1919年,党的优秀理论家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他的《马克思主义》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他与李大钊在中国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因此有“北李南杨”之说。
二是国共合作的南方革命政权为广州成为全国工运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州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富有革命传统。从三元里抗英开始,广州也一直是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排头兵。20世纪初,广东崛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家群体,成为民主革命策源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的中国保持了一方净土。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策略方针,随后,广州成为中国大革命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和革命政府“扶助农工”政策。当时,北洋政府严厉镇压工人运动,第二次劳动大会本来定于1923年5月在武汉召开,但由于直系军阀镇压工人运动而未果。在广州,工人运动却获得了难得的政治环境。国民党一大决定“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部都设立工人部,负责领导工人运动,而实际工作大多由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主持。
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东党组织的有效工作,广东工人运动得到蓬勃发展,并在全国引起积极影响,为使广州成为全国工运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2年初爆发的香港海员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同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到会代表172名,代表12个城市的110个工会,27多万名工人会员。大会通过了《罢工援助案》等10项决议案。
由于原定1923年5月在武汉开会未成,中国共产党改由准备在广州召集第二次劳动大会。1924年5月,广州召开工人代表会议,廖仲恺主持会议并当选为会长,共产党员刘尔崧为常委。孙中山也到会演讲,并号召中国工人“要从今日起,立一个志愿,组织一个工人团体”。但国民党右派却企图破坏。为此,中共中央决定不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改由党领导下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汉冶萍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和广州工人代表会发起。
1925年4月8日,4团体在上海《民国日报》刊登《关于召开第二次劳动大会的通告》:“敝会等以中国各工团,应即本阶级互助精神,谋全国一致之团结,特发起于本年五月一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业由敝会等各派代表在广州设立筹备处,望全国各工团派遣正式代表出席”。大会筹备处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准备工作,还派人邀请香港工团总会和广东机器工人维持会派员出席。
在广州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加强了对全国工人运动的有效领导,促进了大革命从广州策源地向全国的发展。
掀起中国工人运动新高潮第二次劳动大会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在党和全总的领导下,电告各地所属团体声援上海,全国规模的反帝运动高潮形成。
在广州,全总除组织声援上海外,还直接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在中国工运史上空前,在世界工运史上罕见,在党的建设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巩固和加强党对全国工会组织和工人阶级的领导首先,促进了广东工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粤港工人阶级联合。1925年7月,在全总党团书记邓中夏的组织下,省港工人代表联欢会在广州召开,商议省港工会统一问题。1926年4月,第一次广州工人代表会召开,138个工会的1700多位代表出席,代表14.5万工人会员。同月,香港各业工会在广州举行代表大会,成立香港总工会,并参加全国总工会。
其次,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工会的有效领导。1925年7月,全总上海办事处成立,主任刘少奇,负责北方工人运动;1926年9月,汉口办事处成立,负责指导华中各省,主任李立三。到1926年4月,全总已拥有699个团体会员和124万工人会员。1926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确定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会组织的策略方针。大会选举全总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其中执行委员35名,候补委员17名。苏兆征当选为委员长,刘少奇为秘书长,李立三为组织部长、邓中夏为宣传部长。1927年2月,全国总工会由广州迁往武汉,广州改设办事处。这时,全国工会会员已增加到200多万,其中上海、湖南、湖北、江西的发展最为迅速。
推进大革命向全国发展在全总的有效发动与领导之下,广大工人群众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广州革命政府东征、南讨和镇压滇桂军阀叛乱的行动,促进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
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确定了迎接北伐战争的各项方针和策略。大会指出:目前我们工人阶级的任务是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组织,以全力拥护广州政府,扶助广州政府北伐。
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7月25日,全总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援助国民政府北伐,从而进行自己的解放运动,并呼吁国民革命军“帮助工农阶级的组织,扶助一切民众运动的发展”。北伐开始后,广大工人特别是省港罢工工人,踊跃参军或组织运输队、卫生队和宣传队随军出征;北伐军也得到了沿途各省工人阶级的有力配合。
工人阶级的全力支持,加快了这场旨在推翻军阀统治、打击帝国主义的革命战争的进程;北伐的胜利,又为工人运动的高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随着北伐军的凯歌行进,工人运动掀起了新的更大规模的高潮,推动着国民革命向纵深发展。(作者是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