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析与评价
我们观察苏-30MKK的机载武器时发现,虽然是品种齐全、琳琅满目,但大多为电视、激光制导这些70、80年代水平的制导方式,以今天的标准评价,他们的主要缺点是:无法实现全天候作战、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在恶劣天候和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有限;受照射或数据链控制的制约,载机发射前后的状态、武器投放距离和飞行中的机动性有严格限制。
现代空地制导武器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从光电制导、数据链发展到今天的GPS/INS制导。作为远程战斗轰炸机来说,苏-30MKK缺少类似SLAM、JSOW、JDAM、JSSAM这样的以GPS导航为制导手段,可以全天候作战的武器系统,这就使得苏-30MKK的对地作战效能较F-15E尚有一定差距。
其实GPS制导炸弹的技术并不复杂,但GPS这种美国人手里的东西用起来总是令人提心吊胆。通过其他制导手段来实现全天候精确对地打击,成本又过于高昂,效费比低。因此,目前苏-30MKK的改进重点,并不是在于为其加装什么三翼面和推力矢量喷口,也不是安装有源相控阵天线,而应加快与国产武器系统的整合,配齐外置多功能吊舱,完善和强化苏-30MKK的对海反舰作战能力(苏-30MK2此能力较强,但毕竟数量有限),以满足瞄准强敌的军事斗争需要;
下一步则是研制或引进基于俄罗斯GLONASS或者欧洲伽利略、国产北斗二代系统的卫星导航对地攻击武器,以提升苏-30MKK的昼夜全天候精确对地打击能力,增进复杂环境下的作战灵活性。
综合航电系统
由雷达天线及处理机、光电跟踪系统、火控计算机、数据总线及数据链等为主要部分的综合航电系统是飞机战斗能力的主要体现之一,而一般战斗机性能四大项目中为外人了解最少的,便是对航电系统的性能评估了。
苏-27系列战斗机各型号之间的火控系统变化较多,我们将分批叙述。
第一批苏-27
1992年俄罗斯向中国交付第一批苏-27,包括20架SK和4架UBK。
这批战机采用苏-27标准的SUV-27火控系统,其配备如下:
RLPK-27雷达,采用NO01E天线
OEPS-27E光电跟踪系统
ILS-31平显
Shchel-3UM 头盔瞄准具
TS100火控计算机
SEI-27数据链系统
(苏联/俄罗斯的军工电子命名体系:SUV是机载综合火控系统的代号,RLPK是雷达系统的代号,而我们常说的NO01实际是雷达天线的编号,E代表出口型)
苏-27的这套火控系统对战斗机目标(RCS=3平方米)的搜索距离达80-100千米,跟踪距离可达60-7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但受限于数据处理硬/软件的能力,只能同时攻击1个目标。
苏-27虽然也配备了早期的数据链,但限于数据处理能力和传输速度,只能向同行友机传递目标航向、预定拦截点等简单信息。
中国的苏-27SK和俄罗斯空军的苏-27S航电系统是基本一样的(包括L006 雷达告警机),只是带有保密性的主动干扰机不同:苏-27S是L005,苏-27SK是L203/L204,这也是世界各国军机出口的通例。
第二、第三批苏-27
1996年俄罗斯向中国交付第二批苏-27,包括16架SK和6架UBK。
这批苏-27SK比第一批苏-27SK的改进之处在于其雷达采用NO01P天线,提高TWS精度,可以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综合导航系统增加了A737 GPS系统。
2000年后第三批28架苏-27UBK陆续交付,其配备和第二批苏-27SK大致相同。另外据称火控系统具备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制导如КАБ-500L/KR和Kh-29T这样的对地攻击精确制导武器。但并没有实际配置。
苏-27的改装
据国外媒体的消息,中国在2001年向俄罗斯的NIIR购买了20套采用NO10M无源相控阵天线的ZHUK-MS雷达的无源相控阵天线及发射机,用于现役苏-27战斗机的改装。其发射机峰值6千瓦,平均功率1.5千瓦,对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的迎头搜索距离为140-150千米。尾追搜索距离分别为55-60千米。有16个工作频率,可同时精确跟踪12个目标,同时攻击4个目标。这将大大提高苏-27的空战能力。
请注意,这是无源相控阵版本的“隼”,而不是尚在试验中的SOKOL有源相控阵版本的“隼”。而且这一消息尚未获得证实。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性能”,共找到
36,192,69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