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家发改委频发警告:明年电力可能过剩,而不少专家学者也都在不同场合表示了对电厂增速过快的担忧,但昨天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组数字仍让人感到,全国各地发电厂仍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字显示,上半年国内火电设备制造厂家交货设备容量合计3921.5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2525万千瓦,增长了2.8倍。 而上半年完成了火电设备3452万千瓦,占发电设备制造总容量的88%,同比增长64.2%。
一方面电力过剩预警频频,一方面电厂建设热火朝天,这其中原因何在?
“这表明国家从规划的角度和企业从市场的角度对电力供需的理解不一致。”电力改革专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一语道破玄机。“企业的想法是,首先是否会出现电力过剩局面还不好说,其次建电厂可以解决就近电荒,第三他们宁愿冒着电力过剩的危险,也不愿意出现电荒,导致企业停产。”
5年前,国家也在担忧电力过剩问题,于是着手对电力发展战略进行宏观调整———原则上3年不上火电项目,结果一下子电力基本建设市场疲软不堪,全国大面积出现电荒。“当时山东有一些企业违反国家政策,上了一批电厂,结果反而在当时普遍电荒的情况下成了不听国家警告而获利的典型。”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在前不久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对记者说。
刘纪鹏表示,我国电力市场要成熟起来,必须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才能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现电价市场化。
谈到电力体制改革,刘纪鹏忍不住批评说:“三年前的电力改革是不成功的,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方式、出现了错误的效果的‘三错’改革。因为改革后所有的风险都发生了,电荒出现了、电价上升了、五大电力集团已经有两家亏损了,电力改革中资产流失了。”“现存的电力体制必须打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电荒,稳定电价。”据《北京现代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