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68岁的汤约夫带着全家从安徽和县来到南京王家湾航空烈士墓,为父亲、航空烈士汤卜生献上一束鲜花。 在这座普通的墓碑上铭刻着:汤卜生烈士,湖北黄梅人,中央航校三期毕业,任空军三大队二十五队队长,1938年8月18日衡阳空战阵亡,时年26岁。父亲牺牲时,汤约夫还未满周岁,直到60年后的1998年,才找到了父亲的墓。汤约夫拂拭着墓碑,回忆起逝去的岁月…… 汤卜生生于1912年5月25日,出生后3个月母亲就去世了,由同姓的远亲将他带大。高中毕业时报考中央航校成为一名飞行员,1937年日军侵华后,他从学校走向战场,从飞行教官成为前线战士。1937年8月14日至20日,他与战友们每天都要从武汉飞往上海三四次,轰炸吴淞口外的汇山码头、大公纱厂等处的日军驻地及虹口的日军兵营。“九·一八”事变6周年之际,中国空军组织了对上海日军目标的彻夜轰炸,汤卜生驾机轰炸了四川北路的日军仓库,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转眼就到了1938年3月,汤卜生所在部队开始筹划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的空中谒陵壮举,给生活在日军铁蹄下的南京人民一线希望。5月7日,汤卜生单独驾驶侦察机从武汉飞往南京,在中山陵上空缓缓盘旋3圈,空投下一束白玉兰,表达对孙中山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宣告中国军民不会屈服。日军发现汤卜生的行踪后,立即驾机追击,并在安庆上空拦截,都被他高超的飞行技巧予以摆脱。4天后,他与战友一起在南海万山群岛炸沉日军巡洋舰一艘、炸伤驱逐舰2艘,返回时又与拦截的日军机群空战,击落2架日机。1938年8月18日一早,日军派出27架轰炸机进攻衡阳,汤卜生与战友一起共10架战机升空迎敌,第一次进攻时,汤卜生和另外两名战友各击中一架日机;第二次进攻时,两名战友在汤卜生的掩护下分别击中一架日机;正当他们准备组织第三次进攻时,7架日机将汤卜生战机围住猛烈扫射,汤卜生终因寡不敌众,飞机中弹起火,坠落于江西莲花附近,壮烈殉国。 父亲牺牲后,母亲带着汤约夫从重庆到武汉,又辗转湖南、广东到越南,再从越南回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在“跑反”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寻找父亲的遗骨,最后在江西莲花附近找到了飞机的残骸,凭着结婚戒指和左轮手枪枪号才判定汤卜生坠机地点,父亲被安葬在桂林。母亲再婚后,带着他一起到东北、山西等地生活,解放时,继父随部队起义,成为一名解放军技术人员。解放后,一家人到桂林去扫墓,发现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的墓已迁到武昌的卓刀泉(音)附近,他们一家又到武昌去找,未有结果。
1995年6月24日,长期从事航空烈士研究工作的近代史研究者曾景忠在《团结报》发表《汤卜生空中谒中山陵》一文,详细叙述了汤卜生烈士的历史功绩。汤约夫写信向曾景忠询问父亲等烈士遗骸的下落,曾告诉他可到南京的航空烈士墓找找看。1997年他的女儿小琴来到南京农业大学读书,先后数次到航空烈士墓寻找爷爷的墓,1998年8月,在汤卜生烈士牺牲60周年纪念日前夕,小琴终于在前排的墓碑上看到了“汤卜生烈士”的名字,她立即拍下照片寄回家。汤约夫告诉记者,遗憾的是母亲没有看到这个结局,母亲于1995年在山西因煤气中毒死亡。李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