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5日电(记者闫晓虹)“油价怎么又涨了!看来只能买夏利了。”记者已不止一次在各类节目中听到主持人以及被采访到的消费者发表过此类的感言,周围很多有车的同事和朋友也大都表示认同。尽管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偏颇的成分,但却反映出了以夏利领军的小排量阵营横扫05年中国车市的真实状况。
对此,保守人士也许会惊讶于中国车市的变革之快,激进人士也许会高唱小排量车全面胜利的高调;反对人士则会置疑“节油王”代名词的论据是否充分,赞同人士则会举出诸如其夏利19年的底蕴、80多万的社会保有量、出租车市场久经考验等事实来进行反驳。然而,笔者认为,类似的宏大论点可以慢慢再定,类似的争论可以暂且搁置,关注小排量汽车后的高油价似乎更为迫切,关注中国汽车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似乎更具现实意义。
“跌一次、涨三次”,虽然大家对于油价持续上涨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某些地区闹油荒却是很多消费者始料未及的。8月5日,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联合向广州市场调配4万吨计划外成品油,以解广州市场的燃油之急;广西某些成品油紧缺的地方,某消费者8元/升的价格都求购不到93#汽油;北京市场的成品油存量同样不容乐观,据北京市发改委透露北京欧III油存量逼近10.8万吨警戒线,基本上只能满足半个月之需。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也证实了这一事实:低油价时代在我们可以设想的下一步和近段时期内很难再出现,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品油的高价位时代。看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敌人--能源问题终于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候到来了。
入世仅仅三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在“油”的问题上其实已经有所教训。2005年上半年,一度还是2003年井喷主力军之一的SUV市场,多数企业上半年产品销量的下跌幅度都在20%以上,这其中与油价的持续上涨、市场容度以及消费者购车理念趋于理性不无关系。然而,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中国的汽车产业也在迅速与国际主流的发展趋势接轨。无论是去年的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长期节能规划》,还是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讲话中强调的要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都反映了政府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度,那就是要大力发展小排量车,融入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小排量的大势所趋。同样是2005年上半年,与SUV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排量车的异军突起。尽管全国依然有84个城市在寻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限制小排量车的发展,但1.6L及1.6L以下的轿车销量依然占到了轿车总销量的58.84%。其中,夏利半年销量成为2005年上半年单一品牌的销售冠军,并在3~10万的经济型家轿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23%左右。可见,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