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西谛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两个月前,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名字陆续出现在一些解密类电视记录片上,起因是7月20日为人类登月的纪念日,而人们一直怀疑它的真假,于是搬出了这位过世的大导演。据说,在之前尼克松和他的顾问们(从政治、技术、水准各方面)精心挑选并聘请了库布里克在摄影棚里拍摄了登月的假电视直播节目,后来因为真的登月成功,库布里克的作品没有用上(还有一说干脆讲地球人看到的就是库布里克导演的“假戏”)。会有这样的说法或事实,大约是因为登月的前一年1968年,《2001:太空奥德赛》(又译为《2001太空漫游》)公映了,这是第一部在失重状态下拍摄的电影,难怪乔治·塞林斯说“在1968年看这部电影有两种感受,要么飘飘欲仙的进去,要么飘飘欲仙的出来。”
一共只拍了13部长片的库布里克拥有一种“传奇”的魔力,在我看来“得益于”他作品中的技术与思想的狂欢或混沌。库布里克对技术有着理性的迷恋,不然决不会为了拍出油画效果,竟然在《巴里·林顿》的一场戏中点上一千支蜡烛。库布里克的对电影技术的运用,最突出体现在超级风格化置景上(当然还有奇异的音乐与画面的对位),无论你对他的作品的晦涩有着多么的反感,但你一定记得《闪灵》里旅馆的花地毯和红色洗手间、《发条橙》里的奶吧,或者《2001:太空奥德赛》里的飞船内部。由于《2001》对技术的前瞻有着神秘的准确性(穿梭机、太空站、卡式电话等“预言”),所以导致有人会猜想,里面的超级电脑HAL900对应着IBM,因为H、A、L分别是I、B、M的前一个字母。
作品的传奇注定渐渐转变作者的传奇。1960年,纳博科夫为库布里克改编了自己的小说《洛丽塔》,但是很快被电影检查机构盯上,他们相信这是要拍“色情片”的前置动作(讽刺的是,许多母亲把她们的女儿送来争选洛丽塔这个美丽与邪恶的少女角色)。为此,库布里克决定移居英国伦敦的鲍尔哈姆森林区,此后库布里克消失在媒体之外,而库布里克的传奇越演越烈。传说中不仅有《纽约时报》的戏剧评论家在伦敦“撞见”刮了胡子的库布里克,甚至还有传说库布里克驾驶着直升飞机给自己的花园浇水——这种传说显然是受了《奇爱博士》的影响。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隐居在英国的库布里克肆无忌惮,他花美国投资人的钱,请美国最好的明星,在英国生产他的“私生子”,甚至连《全金属外壳》中越南人持枪的镜头都在伦敦拍,他的影片除了外景,几乎都在自己家里完成。
对库布里克的传奇也因为他拍片间隔越来越长,3年、5年、7年、11年……有一阵子,库布里克就猫在家里读一种《KirdusReview》的杂志,这种刊物专门综述了美国各大图书馆藏书的内容概要。库布里克就是这样寻找他需要的影片题材的。尽管形容库布里克的并非都是一些“天才的混蛋”之类的褒义词,德国人格雷戈尔的《世界电影史》几乎批评了他每一部电影,指责他的思想上的含糊不清、技术上的刻意造作。的确在思想上,库布里克有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一味晦涩。但是众所周知,他的每一部影片类型皆大不同,且既是开风气之作,也几乎是终结之作,后人很难逾越。为此,《电影手册》的编辑甚至把库布里克比作五世纪的匈奴王阿提拉——“所到之处,青草全部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