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 > 56民族·56华诞 > 最新消息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

时间:2005年09月27日17:44  来源:齐鲁周刊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 
鄂伦春旗当年的交通大部分还是土路,木桥。想必现在已经大有改观了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一、闪光的记忆

  在应邀前往鄂伦春自治旗参加该旗建旗50周年大庆的路上,我们的脑海里总会伴着熟悉的旋律出现这样一幅幅画面:“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呀打不尽......”这首早就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鄂伦春小调》,几乎就是我们对这个勇敢剽悍、被称为“森林骄子”的民族的全部了解。

  在海拉尔分手之前,李强再三说与鄂伦春族擦肩而过非常遗憾,他说最早知道鄂伦春族是从小学课本上,多年来他一直对这个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神秘民族充满了向往。

  我们8月30日赶到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的阿里河镇,9月1日是该旗建旗50周年大庆,国家、自治区、呼盟三级代表团、各地来宾及数十家新闻单位使这个接行能力只有1000多床位的小城镇有些局促,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中。

  鄂伦春旗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50年来,在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鄂伦春民族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跻身于时代的大潮中:1951年,经国务院批准,鄂伦春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鄂伦春人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社会形态的变革:1958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鄂伦春人走出山林结束游猎生涯,住进了政府为他们盖的猎民村新房,实现了生活方式的变革;1996年,鄂伦春旗政府宣传禁猎,鄂伦春人告别猎马猎枪,转向农耕、养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旗庆大会上,身穿民族盛装的旗长孟松林慷慨激昂地说:是共产党使我们这个与野兽为伍的民族获得了新生,是新中国使我们这个弱小的民族变得强壮。鄂伦春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但绝不是最落后的民族,我们放下的是猎枪,挺起来的却是民族的脊梁!

  二、走进猎户村

  参加完鄂伦春建旗50周年的隆重庆典,我们急着赶往该旗的诺敏镇,拜访一户鄂伦春族家庭。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距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220公里的乡镇有三个原因,一是该镇政府所在地小二沟村是1951年鄂伦春旗成立时的旗政府所在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二是鄂伦春旗第一个猎民社区8月15日刚刚投入使用,全镇24户猎民全部搬进了新居,这是猎民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化;三是该镇正巧位于我们的下一站莫力达瓦达翰尔自治旗的途中,可以少走许多冤枉道。

  镇党委书记阿和宣传委员李凤枝听了我们要进入一个鄂伦春家庭的设想后,面色颇有些为难。他们说,近几个月来,因为旗庆50周年和猎民社区建成这2件大事,各路记者纷至踏来,其中的大部分人在看到鄂伦春族的现状后,都多少有些失望。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地道的”鄂伦春猎户家庭已经很难找到了,诺敏镇现有的24户鄂伦春家庭,只有2户三代同堂,都只有女主人,且女主人都不是鄂伦春族。鄂伦春人的生活已经基本汉化,不仅猎马猎枪不见了踪迹,就连找件狍皮大衣、狍皮帽甚至桦皮桶也非常困难。“看来要让你们失望了。”

  我们解释说: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追忆传统,而更想关注现状。阿书记和李委员才释然。“那就先到猎民社区看看吧。”

  “猎民”是当地的人们对鄂伦春人的泛称。解放前的悠远岁月,狩猎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解放后,政府把他们组织起来,组成猎民队,仍是以打猎为主,兼事种植。直到1996年,该地区开始禁猎,猎民们上缴了枪支弹药,虽不再打猎,但人们习惯上仍称之为“猎民”。因而“猎民社区”四个烫金大字赫然出现在社区的大门上。

  走入诺敏镇猎民社区,我们对“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有了更直观地认识。这个占地6万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全封闭管理的现代化高标准社区,在这个只有不到2万人、算不上富裕的小乡镇来说,显然是太--扎眼了。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比大城市的许多社区还要好。24户别墅式的公寓房整齐划一,近百平方的居室内设施齐全,连厨房里的现代化厨具都是统一配备的,上下水方便,冬季集中供暖,每家一个车库,一个仓库。社区内绿草如茵、花团锦簇,20米直径的大水池中有一个骑马挎枪的鄂伦春汉子的铜雕塑,据说就花了60多万元。社区的南半部是生产区,有四排高标准的暖棚,每个成本10万多元,暖棚内各种蔬菜果实累累,旗技术员“辣椒大王”冯庆华已经在这儿呆了大半年了,她正教给几位猎民妇女种菜知识;最南边正在建设高标准的猪舍,其余的空地分给各户做自留地,依照各人喜好种些小杂粮什么的,这样,社区里的97名猎民吃肉、吃菜完全能够自给了。最让当地人羡慕的是,搬进这里来的猎民户,每户只交了3000元钱,这些钱还是用来添置家具、橱具的。

  猎民社区是自治区、盟、旗三级财政投资,去年开始动工的。很多嫁出去的鄂伦春姑娘也带着全家迁回来,希望也能得到“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的阳光普照”。政府对“猎民”的甄别是相当严格的:户主的上一辈必须是真正的猎民,并且户主本人在禁猎前也是猎民,现在没有正式工作。那些考上学、分配工作或者嫁出去的鄂伦春人,就只有眼热的份了。

  三、最后的猎民

  在社区的南侧蓝球场边上,有2个鄂伦春民族传统的居所:一个“木稞楞”,一个“撮罗子”,用原木搭建的木稞楞则属于鄂伦春人的豪华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所木稞楞建于1951年,政府把它原样迁建到猎民社区,用意自然是想给这个现代化的社区增添些传统文化的符号。“撮罗子”也叫“仙人柱”,是鄂伦春人游猎时的居所,用树干、白桦树皮或兽皮搭建而成,下圆上尖呈圆锥型,充其量只能躺三口人,这种简陋的居所既不遮雨又不挡风,聊胜于无而已,解放后逐渐就淘汰了,甚至现在会搭建的人也找不出几个,以至于这个撮罗子外的桦皮就是用图钉按上的;对于这样的文化符号,猎民们丝毫提不起兴趣,这些对于他们已经太遥远了。

  此猎民非彼猎民,真正的猎民离我们已经很远了。

  在鄂伦春人的三次跨越中,让放下猎枪是最艰难的跨越。1994年,政府开始在各阶层做禁猎的思想动员工作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认为狩猎是鄂伦春民族的特色和精神,禁猎就是丢失传统的民族文化遗产,甚至有人说放下猎枪等于民族的背叛。1996年1月23日,旗政府正式颁了《禁猎通告》,很多猎民在交枪时痛哭流涕。对于世世代代与森林为伴,与森林对话的民族来说,禁猎的确是一种痛苦的抉择,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民族,看到“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呀打不尽”变成“打也打不着”的尴尬现状,他们追求文明、崇尚自然的理念有了新的定位。如今的鄂伦春自治旗已经成为珍贵野生动物繁育救护中心,成为狍、马鹿、犴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而原来的猎民,也逐渐习惯了农耕生活,与其他民族的距离日益缩短。

  在采访中,我们一直有个疑问:这些猎民的后代长大了,还被叫做“猎民”吗?李凤枝听后说:“这也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你说现在这些猎民虽然不打猎了,但毕竟禁猎前都打过猎,叫着牵强点吧,也算说得过去。他们的后代要再叫猎民,可实在说不过去了。但不叫猎民,又叫什么呢?”“猎民”这一称呼毕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我们采访的孟力山曾是个好猎手,他回答这个问题时干脆说:“孩子们还叫什么猎民呢?以后他们长大了,该考学,该往外走,他们过得肯定比我们好。”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代的“猎民”已经是最后的猎民了。

  四、记者反思:如何看待“弱小民族”

  走出鄂伦春家庭,感慨良多。

  现在我最想说的是:在进入鄂伦春家庭之前,我得到的有关这个民族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我想,对于鄂伦春民族的印象(或者说是想象),绝大多数人跟几天前的我们是一样的:头戴狍皮帽,身穿狍皮衣,跨下猎马,肩上猎枪,住在森林边缘,吃大块狍肉鹿肉。现在虽然住进了砖瓦房,但最起码现在也说着鄂伦春话,穿着鄂伦春民族服装。

  这些信息是如何得来的?无非是从报纸上,电视上,画报上,是我们诸多同行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光学镜头、感光胶片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我们及大众的。鄂伦春自治旗为50年旗庆专门与《中国民族》杂志社合作出了一期《鄂伦春专刊》,其中的照片(尤其是封面的照片)传递的也都是这样的信息。这本画册中的绝大多数照片是该旗的旗长孟松林拍的,这位喜爱摄影的父母官本身也是鄂伦春族。现在当我看到画册中那幅猎民穿着狍皮衣戴着狍皮帽在家里打电话的画面,感到跟我们亲眼见到的颇有距离。

  旗宣传部一位领导很有些情绪地对我们说:现在我最不愿看电视上的少数民族的节目,所有这些节目反映的都是少数民族落后的东西!

  尽管他的话有些偏激,但还是让我一激棱:我们,尤其是担负着传播信息的媒体,应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少数民族,看待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

  采访中我们遇到一位原来老猎民队的队员,这位77岁的老者的一番话至今让我回味不已:“我们是弱小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大汉民族是先进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

  这位老猎人自视为“弱小民族”的观念是谁灌输给他的?是不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看成了弱小民族呢?

  为什么有些人总希望看到停留在过去的“纯正的”“传统文化”?撮罗子越来越少了,狍皮装退出生活了,就感到失落,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小二沟村一位基层干部的一番话很值得回味:“你们汉人都发展了,进步了,却让我们少数民族穿狍皮衣住木屋,让你们来欣赏--像看猴似的!”

  因为满足好奇而让他们躲在社会发展的角落里停滞不前,那样是不是有些不人道?

  有人主张鄂伦春民族应该自然演化下去,从游猎到游牧再到农耕。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中,让鄂伦春人循着自然演化的旧路向前发展,是不客观和不切合实际的,锐减的野生动物资源已经使狩猎生产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在三次跨越之后,24户猎民搬进了“比城里人住的还好”的猎户社区,这是他们的居住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很多传统的东西势必要失去,就像齐淑文老太太说的:“屋里连个挂悠车的地方都没有”。但又有谁能说,这不是一次进步呢?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视点。我们在小二沟村遇到一位老新闻,内蒙古日报社副社长朝鲁巴根同志,他在看了猎民社区后有另外一番感慨: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照顾、“输血”是必要的,但“造血”更重要。不费吹灰之力,生活一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步跨入天堂,对这个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好处?一个被养起来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鄂伦春族:舍勒布和一家

  一、猎民队长舍勒布和

  在诺敏镇,一提起舍勒布和,三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舍勒布和当了20多年的猎民队长。他去世也有13年了。

  舍勒布和是新中国培养的鄂伦春族第一批大学生。1958年,他从扎兰屯市林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东新巴尔虎旗林业局,在一个林场担任技术员。在这里,他认识了林场干燥室技术员、达斡尔族姑娘齐淑文。1960年,舍勒布和娶齐淑文为妻。2年后,舍勒布和与妻子双双回到小二沟村,从此他就再没回去,而是在小二沟定居下来,当上了猎民队的队长。

  对于舍勒布和放弃国家公职回乡狩猎,乡人有2种说法,比较流行的是第一种说法,舍勒布和的父亲哥仨只有他这一个儿子,老哥仨身体都不好,希望他能回来支撑门户;但我更相信第二种说法:这个鄂伦春汉子虽然上了大学,吃上了皇粮,但骨子里还是父辈们不安份的游猎基因,既然当过猎人,怎能不挎枪纵马而甘心于四平八稳的机关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走出山林的鄂伦春人,生活习惯和生产习惯受到党和政府的尊重:鄂伦春人集中居住在一块,被称作“猎户村”;有了生产队后,猎民单独编队,号称“猎民队”。精明强悍、枪法如神的舍勒布和被公推为猎民队长。他的任务就是组织猎民有计划地出猎“打围”,兼管护林防火。打到猎物就交回生产队或各家均分或到粮店为大伙换口粮,颇有些共产主义的滋味。

  猎民队长舍勒布和在全旗声名显赫,1988年他重病住院直至去逝,全是旗里照顾安排的。8年后,全旗禁猎,很多猎人交枪时痛哭不已。有些人想起老队长来,感叹道:舍勒布和没有死在禁猎之后,是他作为猎人的福气。

  二、舍勒布和的“扎新”齐淑文

  现在诺敏镇猎民新村的24户猎民户中,齐淑文是年龄最长的,今年62岁。

  齐淑文不是鄂伦春族,她是蒙古族,娘家在辽宁凌源。

  鄂伦春男人管妻子叫“扎新”。在历史上,鄂伦春人家的“扎新”也是鄂伦春族的十分鲜见,现在这样的家庭组合就更难找了。个中原因,主要是鄂伦春人的游猎生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鄂伦春汉子长寿者极少,多壮年早逝,且大都酗酒,脾气暴烈,本族女姓不愿再过这种苦累生活,纷纷外嫁。

  回忆起1962年最初被舍勒布和“骗”到小二沟来的生活,齐淑文不愿多说,只是轻轻叹口气:“太苦了......一句话也听不懂......”蒙古族妇女骨子里也是吃苦耐劳的,一句达斡尔话(鄂伦春人多讲达斡尔话)也听不懂的齐淑文,不到半年就能融入了这里的生活,非常流利地与乡邻交流了,当年,大儿子孟力山诞生了。

  齐淑文一共为舍勒布和生了6个孩子:孟力山之后,是大女儿孟春英,二女儿孟春芝,二儿子孟力喜,三儿子孟来喜,老疙瘩(小儿子)孟来寿,在这个冬天气温达到零下四五十度的山旮旯里,这个看上去体质忏弱的女人把六个孩子都养得结结实实。这是她最引以自豪的。鄂伦春人孩子的死亡率很高,至今整个民族的人数也不过6000多人,其中2000多人在鄂伦春旗,当年建旗时的政府所在地小二沟村只有20几户,100多人。

  尽管受了一辈子苦,但老太太回忆起过去的苦日子来,还能品咂出些甜蜜来。舍勒布和在时,时不时地打些狍子獐子回来,说起狍子手把肉、狍肉干来,老太太直说“香着呢”。这种肉禁猎以后鄂伦春人很少能吃到了。原来搬进政府给鄂伦春人盖的砖瓦房前,她和丈夫住着自己动手盖的土房,房前屋后有几亩菜园,种的菜吃也吃不完。一个个寒冬,她哄大孩子在火炕上睡下,把小孩子绑在“悠车”挂在房梁上,一边用脚蹬着“悠车”,一边削着豆角丝。“六个孩子就是我这样一天天用悠车晃大的。”让她高兴的是,孩子们都很出息,没有一个喝酒闹事的。

  三、舍勒布和的子女

  猎民队长舍勒布和的孩子,现在只有2个儿子算是“猎民”了。

  按照政府的规定,鄂伦春猎民的后代在成人后没有正式工作,就划为猎民,享受猎民的待遇:每人5垧地(每垧约合15亩)。俩姑娘都出去了,老大、老二考上学吃上了公家饭,现在算是国家公务员,只有老三老四没有工作算做猎民。

  现在老三孟来喜老四孟来寿搬进了高标准的猎民社区,住进了“比城里人住的还好的”别墅式公寓。齐淑文跟着老三过,其实等于和俩儿子一块过,因为两家的公寓是连着的,序号是第21户、22户。齐淑去说老疙瘩最占便宜,算是猎民,分了好房子,工作也没耽搁,孟来喜现在在镇有线电线广播站干合同工,每月有700元左右的收入,而他媳妇鄂丽英现在是镇二小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公办的。

  老三和老四一共有300多亩地。解放后鄂伦春人走出山林定居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之后,政府给每户猎民都分了土地,引导他们由猎狩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这300多亩地现在全都租给别人种,每亩50元左右的租金也为家里添了不少进项。老三刚买了一辆二手的面包车,准备在镇里跑跑出租。

  跟其他家庭一样,舍勒布和家的四个“扎新”(媳妇)都不是鄂伦春族,老三媳妇姜英军是蒙古族,老大媳妇吴阿华、老二媳妇斯琴卦、老四媳妇鄂丽英都是达斡尔族。

  四、舍勒布和的第三代们

  让其他鄂伦春家庭羡慕的是,当年父亲老哥仨只有他这一个儿子的舍勒布和,自己和后代却是人丁兴旺。四个儿子二个女儿给他生了7个孙子外孙子外孙女,老四刚结婚不久,他的仨哥哥生的全是儿子:老大家的叫孟良,今年7岁;老二家俩儿子,孟宇5岁,孟迪3岁;老三的儿子孟琦刚刚70天,让人扶着就能站了,“硬梆着呢,长大了准是个壮汉子!”当奶奶的现在最高兴的事就是逗着小孙子玩。

  如今,齐淑文最大的心思就是盼着老疙瘩儿子能生个丫头。“可是现在的鄂伦春小青年,比你们汉人还先进呢。晚婚,不急着要孩子。他仨哥哥也想开了,不多生,有指标也不要了。”老太太说起这话来有些无可奈何。

  大女儿孟春英的儿子孟(三个土)12岁了,寄放在外婆家上学。原来鄂伦春人的小孩都在他们猎民村的学校,老师上课用达斡尔语。现在搬进了猎民社区,孩子们也随之迁到了镇上的小学和初中,受到正规的汉话教育。

  五、舍勒布和家的“古董”

  在舍勒布和家的几天里,我连一件代表着鄂伦春族传统的老物件也没看到,哪怕是一个破旧的桦皮桶。在我拍全家照时,全家人整齐洁净的便装时装多少让我感到有些别扭。于是我让齐淑文把怀抱的孟琦放在一个老旧的“悠车”里再抱着,这张照片算是多少有了一点鄂伦春人的符号。其实这个老悠车是从别人家借的,人家正嫌这个老古董碍事准备扔掉呢。“这房子顶上连根梁也没有,悠车往哪儿挂呀”。于是,当奶奶的只能把悠车放在床上晃,这个镜头多少有些滑稽。

  齐淑文对这一点感到很过意不去,她说原来在老宅子住时还有一件二件的,一搬家都扔了。“那些狍皮被狍皮大衣不好保存,招虫,掉毛,贼埋汰,儿孙们不待见。”可一提老宅子,倒提醒了她,她带着我们来到她的老宅子,这里现在住着她的亲家,老三媳妇姜英军的父母和姥爷。77岁的姥爷曾是猎民队的老会计,他让女儿翻箱倒柜一气找,最后在仓房的角落里找到二件破旧的“苏恩”--狍皮大衣,一件带毛的,一件光皮的。抖搂着“苏恩”,老人给我们讲猎民队长舍勒布和带他们去“打围”的事,在我们听来,这些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

  在我们离开小二沟前,老大孟力山终于在家里翻出一副狍皮手套,这是他爹惟一传下来的古董,他慷慨地让我带走。我坚辞不受,这是这个家里惟一的一件鄂伦春民族的标志了。可孟力山说:这些东西早晚也是要扔掉的,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我们不能老停留在那个年代吧。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鄂伦春”,共找到3,194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最后的猎民——鄂伦春族(09/28 09:47)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