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氏中国行固然反映美国政府透过接触改变中国得战略设计,但实质上华盛顿当前的最大目标,并非仅止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当前美国最大的战略利益,即将中国纳入以美国为主导而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权力新架构。
《环球》杂志特约记者/王晋燕
10月18日至20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北京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这是一向以对中国态度强硬而著称的他上任近5年来首次访华。
“中国威胁论”与拉氏冷战思维
“中国是威胁吗?”这也许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被问及有关中国最多的一个问题。
2005年6月13日,英国广播公司资深主持人大卫弗罗斯特采访了拉姆斯菲尔德。当他又问及拉姆斯菲尔德“中国是否真的是令他担忧的问题”时,拉姆斯菲尔德先是指出,中国“现在或一段时期内不是一个威胁”,但随即抛出了冷战色彩的论调:“中国仍然是共产制度。因此我的猜测是在今后的5年、10年和15年,这会引起中美关系的紧张。”拉氏说,他希望中国“以有序的方式融入世界,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成为一个被很好接纳的成员。”
这些言论与他在4年前访澳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同样问题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当时他说:“中国奉行共产主义制度,我们两国的制度完全不同,因此它将走向何方?它是否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我们并不清楚,我们不能不对其加以防范与遏制。”
早在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刚刚就任美国国防部长之时,中国就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其热度甚至一度超过伊拉克问题。这位50年前普林斯顿大学运动场上以敏捷、耐力而著称的摔跤冠军,对中国并不陌生。在克林顿时代,拉姆斯菲尔德曾多次以私人身份走访中国。就任美国国防部长后,拉姆斯菲尔德及其他新保守主义鹰派,一直加紧修订政策,将中国视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001年1月30日,拉姆斯菲尔德在布什正式就任总统后举行的首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向全体委员们介绍了美国今后的国际战略。参加这次会议的美国前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在备忘录中这样记录了拉姆斯菲尔德当时的讲话:“后冷战时期使先进科技的买卖和交流获得了解放,这让中国迅速获得了最具破坏性的军事技术,对美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在这次会议上,拉姆斯菲尔德还列出了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四类威胁,要求美国军队积极应对,其中提到第四类威胁为“破坏威胁”,即包括来自未来竞争对手研制和使用技术突破,消除美国特定活动领域优势的挑战。这里,指的主要就是中国。
这次会议后不久,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拉姆斯菲尔德立刻下令中断了美中之间所有的军事交流。两个月后,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作了一番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他说:“做出军事调整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在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
与此同时,拉姆斯菲尔德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以及太平洋战区司令又联袂出访澳大利亚,试图搞一个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的美日澳韩四国安全论坛。
“声东击西”的国际背景
然而“911”事件使反恐和伊拉克问题成为了美国外交与国防政策的中心。2001年的“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战略重心向反恐的转移,改变了美国的外交和战略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布什政府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政策背景。
反恐、阿富汗战争以及随后的伊拉克战争等一连串的事件,让本来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布什内阁鹰派“无暇顾及”中国。在保证美国目前的战略重点、首先解决中东问题的前提下,与中国进行反恐合作,暂时搁置中国问题,成为了布什政府在“911”后一段时期内对华政策的需要。
随着2003年4月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逐渐接近尾声,拉姆斯菲尔德也成了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2003年4月9日,美军攻陷巴格达的当天,美国国会会议上100多名议员主动站起来为他鼓掌喝彩,拉姆斯菲尔德也许享受到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然而对于拉姆斯菲尔德来说,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随后的反美武装就把他的梦打得粉碎。美军在伊拉克一步一步深陷泥潭,阿布格莱布丑闻使这位曾经一度风光、踌躇满志的国防部长再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并差点遭遇下岗厄运。
在布什的一再挽留下,拉姆斯菲尔德留了下来,并随着布什连任再次当选国防部长。不过人们发现,在这位一向善于利用媒体的“超级新闻发言人”口中,伊拉克这个词已经渐渐失宠,而中国却逐渐成为热议话题。
如今,美国公众对于“反恐战争”已经产生了集体疲劳,最近爆发的日益高涨的反战游行就是实例。而曾经主战的鹰派阵营内部也越来越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伊拉克局势已经进入了棘手的胶着状况。
因此,对于华盛顿的政治家来说,只要公众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伊拉克每天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和毫无进展的政治与安全进程上,美国公众对于军事政策的支持率就会不断下降,而这是以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美国国防部和新保守主义鹰派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因此华盛顿的战略分析家们认为,似乎到了可以重启因反恐战争而被推迟的“中国威胁论”阀门的时候了。
欲将中国纳入“新美国世纪计划”
在2005年6月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济安全论坛上,一向喜欢谴词造句,曾被媒体戏称为“国防部诗人”的拉姆斯菲尔德连续用了3个“为什么”来表达他对中国的不满:“既然没有国家威胁中国,人们一定会问,为什么国防投入增加那么多?为什么进行持续不断的和大量的武器购买?为什么连续派驻军队?”这几句话随后迅速成为了拉氏“中国威胁论”的经典名句被报纸和杂志广为转载。
一个月后的7月19日,由拉姆斯菲尔德本人亲自参与撰写并定稿的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出台,这份多达45页的报告极力渲染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和亚洲造成的威胁,把“中国威胁论”推向一个新高潮。
该报告危言耸听地宣称,中国如今并没有面临直接威胁,却继续加强军力,这种趋势“短期将影响地区军事平衡,长期将对本地区的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在公布报告同时举行的吹风会上,拉姆斯菲尔德先是表示“中国是一个投资的好地方,也是一个不错的经济伙伴”,随后话锋一转表示尽管中美关系自2001年以来出现改善,但“中国迅速增长的军力使华盛顿反对欧洲联盟向中国出售武器”。
对于这次拉姆斯菲尔德的访华,五角大楼的官员表示,美国国防部并没有期待这次访问能够与中国达成任何协议或获得重大突破。
“我们的想法是,这不是一次颂歌式的接触,”一位美国国防部高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对中国采取了现实的做法,不过不乏建设性的态度。”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拉姆斯菲尔德在此次访华的日程设计上似乎有意在做冷处理,比如他没有打算在中国公开发表任何主要讲话而只是进行圆桌会谈。分析家认为,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一些观察家指出,拉氏中国行固然反映美国政府透过接触改变中国的战略设计,但实质上华盛顿当前的最大目标,并非仅止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当前美国最大的战略利益,即将中国纳入以美国为主导而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权力新架构。换句话说,是按拉姆斯菲尔德的新美国保守派模式,将中国纳入“新美国世纪计划”中,从而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