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免费 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一般人放假“充电”时,都会尽量选择舒适优闲的度假方式,但俄罗斯的专业人士却独爱以一种新颖的“犯贱”方法来欢度假期──每日付出近800港元,到伏尔加河当拖船工人,模仿昔日的苦力在身体套上绳索,吃力地把驳艇拖上俄罗斯最壮大的伏尔加河。
支流密布 南及里海
伏尔加河又名窝瓦河,位于俄罗斯西部,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她位于莫斯科西北起源,源头海拔225米,从源头向东流,穿过雅罗斯拉夫,下新城和卡山之后,转向南方,经过萨马拉和伏尔加格勒,在阿斯特拉罕南边流入里海。
伏尔加河有很多支流,主要有卡马河,奥卡河和魏特卢加河。伏尔加河加上支流系统总共覆盖135万平方公里,穿过俄罗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伏尔加三角洲有大约160公里长,包括500多个渠道和小河。而伏尔加河大部分流程一年有三个月结冰。河上有很多水库和水电站,另外也连通很多运河。
刺激游戏玩拖船
当地一间餐厅为了建立员工的团队精神,特意让他们担任伏尔加河的拖船船夫一天。员工巴鲁耶夫表示:“对于喜欢刺激游戏的同事来说,这是除跳伞以外的另一选择,而且可令我们更加了解本身的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
筹办拖动驳艇活动的旅行社负责人康耶娃指出,富有人家过去会出国旅行释放身心,但如果他们厌倦外游,大可尝试这种新奇的本国度假方式──花钱之余,还要“自讨苦吃”!
康耶娃续称:“人们希望在放假期间,尝试扮演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
“苦力旅行”源自名画
举办这类“苦力旅行团”的灵感,是来自俄罗斯社会写实大师列宾于1872年创作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船夫》,画中的11名船夫穿著骯脏的衣服、筋疲力尽地在伏尔加河河畔拖着驳船蹒跚而行──他们的身躯套着绳索,拖着笨重的船只向前行。
参加“苦力旅行团”的团友都穿著用类似粗麻布制造的制服,而雇用他们的“商人”则用古时的名字喊叫他们,并用200年前的俄罗斯方言来交谈。
除了辛劳的代价外,参加者在拖船之前,还会分成小队,以决定自己会被编排在拖船行列的那个位置。传统上,被编排在较下位置的苦力,只可获得免费食一餐作为报酬,但排在前列位置的苦力,则可有现金报酬。
“苦力旅行团”的参加者也需签署一份假的拖船合约,就如过去真正的拖船苦力一样;而在开工之前,他们可先饮用一种低酒精含量的蜜饯饮品。
乌格利奇一间餐厅的经理坦塔尔露娃惊叹道:“这个旅行团真好,可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坦塔尔露娃带同8岁的女儿,与同事一起参与这项活动。
肩并肩建团队精神
19世纪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在描述拖船的船夫时,曾悲叹船夫的遭遇坎坷,但坦塔尔露娃表示,在事隔多年后的今天,他们重演船夫拖船的情景,已再没有悲叹,沿途只有笑语。
在完成这次艰辛的任务后,筋疲力竭的参加者可食碗稀糊,这也是当年真正拖船的苦力所吃的。这些稀糊是由麦包、少许盐和少许麻油,再混以伏尔加河的河水弄成。
坦塔尔露娃认为,“苦力旅行团”除了有本身的吸引力外,对于大把青春在手的青少年而言,参加这类旅行团亦能有助培训他们的人格。她说:“与其让青少年破坏公物来发泄精力,倒不如让他们肩并肩,透过参加‘苦力旅行团’建立团队精神。”
不过,旅行社负责人康耶娃强调,“苦力旅行团”主要都是为付得起钱的公司而设,以协助企业员工建立团队精神。展望未来,旅行社还会安排心理学家随团出发,向自觉有问题的员工提供协助。
来源:香港《文汇报》 文:李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