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行业利润每况愈下,国内汽车产业重组的风声也愈来愈紧
□记者 袭祥德
从法兰克福车展回来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又在10月份的最后几天做了几件“大事”。
10月26日,李书福到国家科技部参加了“吉利现象——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研讨会”,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亲自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等权威部门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上李书福为吉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意愿获得了普遍认同。
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从李书福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吉利汽车技术研发的高级技术顾问。
10月30日,李书福前往兰州,参加吉利兰州汽车生产基地的签字仪式,两天以后吉利湖南湘潭汽车生产基地也顺利签约。这两个生产基地的规划产能均为年产10万辆,按照李书福的说法,“是为了实现吉利2015年产销达到200万辆的既定目标,即国内销售70万辆,国外销售130万辆”。
李书福紧凑脚步背后是他面临的无形压力——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正在酝酿中的汽车产业重组。
国家统计局10月26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轿车销量同比增长18%,但销售收入仅增长0.4%,利润则下降52.9%,一批年产销量在1万辆左右的小型轿车生产企业在轿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中已逐渐被边缘化。而在全国100多家汽车企业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达72家,其中年销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46家。
与此同时,基于对自主品牌的追求或集团扩张的野心,国资委对央企汽车资产的重组、地方汽车资产的整合、汽车集团间的重大重组都在同时酝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尽管吉利汽车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并成为一家主流汽车企业,但在“三大”和众多外资同行压力下,资金、技术以及生产规模依然是其未来竞争中的软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都会毫不犹豫地利用未来的并购重组排挤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
“吉利强身”的背后,已经可以嗅到中国汽车行业重组风雨欲来的气息。
地方车企的存亡时刻
11月初,河北中兴汽车与一汽集团谈判拟并入该集团的消息被证实,这家最早生产皮卡并在SUV领域颇具实力的企业为自己寻找出路,显示了产业重组的方向。“我的同行们现在情绪都不太高昂。”江西华翔富奇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张才林告诉《商务周刊》。
与河北中兴类似,全国各地的上百家汽车企业,特别是惨淡经营的客车、SUV企业,都面临自2000年以来最严峻的市场形势。“2001—2002年国内的汽车行业也曾经历一次重大重组,不过当时更多是外资在中国的布局,而这次才是国内汽车产业真正的地震,100多家汽车企业在三年之内最多留下三四十家。” 张才林认为,所有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在他的眼中,目前国内“三大”及外资在华企业处于第一梯队,奇瑞、吉利、江淮、长城等企业处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则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吉奥、天津美亚、上海万丰、保定大迪、新凯、中兴、华翔富奇等。
“现在最悲惨的就是第三梯队,那些一直无法转制的国有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挺不住了,现在谁转型快谁才能活下去,否则就被国内外企业整合。”张才林告诉《商务周刊》,不仅SUV企业面临严峻局面,不断被边缘化的一些轿车企业也将是行业重组的对象。
“海南马自达、比亚迪汽车、东南汽车、贵州云雀等也面临严峻的市场压力,因为自己预期的市场结果和实际经济情况差距太大了。”他认为,这些企业单靠自己已经很难生存。
最近,国家标准委宣布,将于年底出台9项有关汽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2006年实施,对这些弱势企业来说又增加一个门槛,它们需要很大的投入才能更改车身和安全系数,达到噪音标准,装上ABS和气囊,这会大大提高其产品成本。张才林认为,如果上海大众、北京现代等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企业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对包括吉利、奇瑞在内的汽车企业都将构成很大冲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处于动荡之中的地方汽车企业免于破产命运只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首先就是被一汽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整合,长安集团整合江铃、一汽与中兴谈判都是典型;其次是被外资企业整合,比如三菱与东南汽车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东南汽车的产品策略将做出大幅调整;再者就是由地方政府牵头进行整合重组,比如目前河北、山东、安徽等省正在推进的国资改革中,都准备对地方汽车资产进行调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郭孔辉告诉《商务周刊》,安徽省就曾有整合省内奇瑞、江淮集团、华菱三家汽车企业的意见,因为尽管江淮汽车近几年发展不错,但一直局限在重型车、轻型客车等领域,非常希望能够进入轿车行业,当地政府就出现了让江淮汽车整合奇瑞的意见。只不过无论奇瑞还是江淮都不愿意,江淮汽车还是希望自己做轿车。除此之外,由于华菱和江淮都同属重型车领域,安徽政府部门也有将这两家企业整合的议论。
与安徽省的谨小慎微相比,河北省整合当地汽车资产的意图更加明显,并且已经开始实施。在中兴汽车与一汽集团的谈判中,保定市政府就积极介入其中进行斡旋,保定市负责工业经济的副市长高天民曾对外表示,保定目前有整车企业十几家,主要产品都是经济型SUV、皮卡、微型车等,希望到2008年由2-3家优势企业整合保定汽车工业。
集团间重组露峥嵘
地方企业所出现的困难状况为行业重组提供了现实基础,几大汽车集团之间的竞争和自主品牌规划则为正在酝酿的行业重组提供了另外一个动力。
目前,距离南汽集团以约5078万英镑的价格击败上汽成功并购罗孚已经超过3个月,尽管南汽曾正式发布声明称:“运作罗孚项目,我们欢迎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为此我们甚至可以放弃对罗孚的控股权。”不过至今南汽并没有公布任何有关合作谈判的成果,罗孚资产越来越成为南汽的一块烫手山芋。
10月底,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在当地以及行业媒体上刊登广告,为其筹建中的南京南汽MG汽车有限公司招聘从工程师、市场分析专员到售后服务、财务、人力资源专员的一系列人才。
南汽董事长王浩良表示,南汽已将MG汽车项目命名为“566项目”,南汽的计划是该项目核准后,用6个月时间完成设备拆卸、包装并运输到中国港口,新工厂的建筑安装工程将在2006年5月完成。
显然,如何启动手中的罗孚资产已经成为南汽最为紧迫的事情。郭孔辉认为,缺乏资金的南汽单独操作罗孚资产的可能性不大,以此为核心,将有可能牵动南汽与一汽或者上汽的合作,从而掀开国内汽车产业集团式重组的一角。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其中明确规定,“凡具有统一规划、自主开发产品、独立的产品商标和品牌、销售服务体系管理一体化等特征的汽车企业集团,且其核心企业及所属全资子企业、控股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的,或汽车整车年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整车销售收入15%以上的,可作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单独编报集团发展规划。”
这一约束性条款激发了国内所有汽车集团的扩张野心,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等都为此制定了庞大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自主品牌和规模扩张。
“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团队最有能力适应新的汽车法规和形势变化,以及汽车市场高科技的需求,它们正看准机会,强化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张才林认为,这为将来集团间的合作以及大型汽车集团对地方企业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9月底,在200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因达阐述了上汽集团“十一五”战略目标:2010年上汽建成国际性汽车公司,整车规模达到200万辆,形成自主品牌开发经营体系,200万辆整车规模里面包括60万辆自主品牌车。
为达到这个目标,上汽集团除了加强国际并购,也加快了对国内企业的整合。在年初重组沈阳金杯后,6月份,上汽通用五菱又收购了青岛颐中汽车,准备对其进行适当技术改造,形成年产6.8万辆微型客车的生产能力。
此外,目前上汽还在与重庆重汽、依维柯联手谈合资合作,以实现在重庆生产高端重卡,增强上汽集团的商用车生产能力。
与多家国外公司有合资的广汽集团也将自主品牌发展集中到了商用车领域。广汽集团总经理陆志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做大轿车板块之后,广州汽车集团下一步还将大力发展商用车板块,使之成为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判目标已经指向央企中航一集团旗下的汽车企业——沈飞日野。
在戴-克集团重组北京吉普后,北京北汽控股公司也逐渐释放出了扩张野心,总经理董扬对外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整车生产能力150万辆,销售130万辆车,整车销售收入138亿元、零部件200亿元,实现利润50亿元。北汽控股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以北京现代、北汽福田和北京奔驰为支撑的三大板块,而无论北京现代还是北汽福田,都有通过重组扩张的意愿。
国资委的思路
郭孔辉告诉《商务周刊》,各个汽车集团的扩张野心所引发的汽车重组是今后产业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另一重要方面则是央企汽车资产即将面临的调整。
与业内对一汽、上汽、东风三大企业的自主品牌批判不同,国资委依然希望通过重组一汽、东风、中航二集团等央企的汽车资产来发展自主品牌,按照“主辅分离、做大做强”思路,打造中国汽车企业的“航母”。
4月29日,在中央企业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明确表示,汽车行业的自主开发还要依靠国有大企业。据记者了解,国资委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小组进行央企汽车资产的重组工作。
国资委将对央企汽车资产进行重组的消息最早源于国资委研究中心,曾谈及此事的原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表示,此次重组的出发点是在同一出资人的情况下,在整个中央企业的范围内,将相近、相关、相同业务的企业合并,对汽车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和监管。
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室主任王小广告诉《商务周刊》,央企汽车资产的重组基本上会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重组原则来进行,即战略重组的目标是支持汽车生产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发展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鼓励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方式结成企业联盟,形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企业联盟、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据了解,目前国资委系统管理的国有重点汽车企业一共有13家,其中中央直属的为一汽和东风两家,还间接管理中航一集团旗下的沈飞日野和西安西沃,中航二集团旗下的哈飞汽车、昌河汽车。
“多年以前就曾提过一汽与东风合作,但双方每次都因担心伤害各自利益而作罢,这次国资委出面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郭孔辉告诉《商务周刊》,企业发展好的时候都没有整合的要求,企业生存艰难重组的难度才会减少,现在恰好是个好时机。
郭孔辉说:“一汽自主品牌方面只有解放卡车和红旗,东风自有的资产更少,大部分都与国外合资了,由这几家企业的自有资产来组建一家大的汽车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是可行的。”
不过,他认为央企汽车资产的整合最好先从局部开始,比如首先实现零部件通用、联合采购,随后联合开发,一点一点做起来,否则用行政手段整合依然难以达到效果。他举例说,去年哈飞和昌河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整合,结果由于利益不一致,双方的整合效果并不好。
据了解,“十一五”汽车工业发展纲要即将在年内出台,其中对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做了具体化阐述,“十一五”纲要将更强调市场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将只发挥引导作用。
王小广向《商务周刊》强调,所有的重组都应该在自主品牌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以创造新的自主品牌或者强化原来的自主品牌为前提,这个重组过程才可能创造出中国汽车工业新的竞争力。”王小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