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最近三年,每逢假期,重庆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直到今年7月,北斗村中心校校长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 《重庆晚报》的这篇报道经搜狐网转载后,立即引起极大关注,很多网友打来电话询问刘老师的情况。为此,搜狐网电话连线新闻当事人——刘念友老师。
搜狐网:刘老师您好,今天我们转载了《重庆晚报》关于您的稿子,现在网友反响特别热烈,有一些网友说要去您那里支教,我代他们咨询一下,您那里接不接受支教的学生?
刘念友:支教啊,接受。
搜狐网:以前有没有过支教的学生?
刘念友:以前有过,有一些过来支教的。
搜狐网:有一些网友也说,要给给您一些捐助,您接受吗?
刘念友:不接受。
搜狐网:为什么?
刘念友:我资助的学生也是我自己应该做点微薄的事情,要给我捐助我是不会要的。
搜狐网:但是我也看到有一些网友说,您这样做对您自己来说牺牲特别大,有人觉得您这样做太傻,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刘念友:我是这样想的,因为以前我的家庭也很困难,现在有人比我的家庭更困难,还有我应该通过自己的能力,因为我是一个人民教师,能够下井采煤,维持自己学生的生活,资助自己的学生。有能力的人就应该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不能光是靠党和政府的优越政策。
搜狐网:您觉得这样值得吗,什么样的力量督促着您继续这样做下去,坚持这么多年?
刘念友:第一个,以前我自己家庭里面有经济的困难,第二个,我资助的学生是辍学的,后来我承诺了,你去读书,小学六年级都资助你,我会给你想一些办法,因为我向人家承诺了,承诺了都要实现。
搜狐网:政府对贫困生有没有资助的政策,比如减免学费之类的?
刘念友:现在有。
搜狐网:有多少学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资助?
刘念友:10%。大概是这样的比例,比例不高。
搜狐网:从您开始这样做,到现在一共延续了多长时间?
刘念友:经济资助是从2000年开始的。
搜狐网:您的妻子还有您的孩子,对您的这种做法理解吗?
刘念友:我相信他们该会理解的。
搜狐网:刚开始的时候有过怨言吗?
刘念友:以前有过,但是我没有揭穿,老婆动不动说我欠她的钱,向我诉苦,我都没揭穿。后来慢慢就接受了。
搜狐网:您自己为家人做的够吗,包括您的爱人还有您的孩子?
刘念友:确确实实不够,因为上次晚报记者来采访我,有些事情我没有说,因为家人不理解我,我怕他们接受不了。记者问我老婆,问我为她缝过衣服(编者注:重庆方言,意为做新衣服。)没有,她说没有,的确很久都没有给她缝过衣服了。
搜狐网:您在井下的时候,想到最多的是什么,是您的学生还是想到家庭的事情?
刘念友:最主要的是家庭,因为我是一个家庭的主要人,家庭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开支要照顾。
搜狐网:您到井下的时候,有没有害怕过?
刘念友:有,害怕过。
搜狐网:那边煤矿的情况怎么样,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是一个小煤矿还是比较大一点的?
刘念友:比较大一点,它的安全搞的还比较好。但是井下工作,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就我自己来说就有两三次,有一次装煤的筒从我的胸膛滑过去,有一次我的头盔被石头刮掉,要是不带头盔的话,头会受伤。还有一次走下坡的时候,对面的车刹车不灵,很危险,我躲开了,否则的话会撞死人的,有过几次。
搜狐网:您刚才说过您不会接受捐款,但是如果有人捐给您或者您的学校一笔钱,您会把它用在什么方面?
刘念友:如果捐到我的学校的话,我还是把学校的面貌变一下,因为这个地方连电视都没有,像电灯都没有,我要搞一些活动,对附近的农民进行一些帮助,对我个人来说,捐的钱我不接受,如果有好心人捐得话,我会把这些钱用到贫困学生的头上去。
搜狐网:现在学校的校舍和教学的这些设备的情况,能为我们描述一下吗?
刘念友:这个学校地处我们这个地方最狭小的山沟里,教室里面连电灯都没有,像冬天,阴雨天,早晨和下午三四点钟教室里什么都看不到,没有电。以前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当地没有办法解决,生意也不好,资金也不行,连电灯都没有的。学费也没有什么学费,搞什么活动需要什么都是去附近的农民家借来。
搜狐网:有一个网友想了解一下您家生活的情况怎么样?因为报道里提到您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
刘念友:生活的情况,我们是说基本情况,跟人家比就不能比了。我家住到学校里,家里面没有住,来学校采访的记者看到了,我家的厨房,客厅都看到了,没有见到家具。我常说,能做饭吃就行了。
搜狐网:您平时抽烟吗?
刘念友:抽烟。
搜狐网:一般抽什么烟?
刘念友:山城。
搜狐网:多少钱一包?
刘念友:一块多钱,一条十几块钱。
搜狐网:您看,您吃得不好,抽的烟也不好,但是有一些学生认为您是富有的,说您是老师,有工资。您认为您是富有的吗?
刘念友:现在我应该承认自己是富有的,首先是精神上的富有。看到我的学生不因为学费而退学,我就很满足了。
搜狐网: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学生里面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吗?
刘念友:我现在的一个学生黄海艳家里很困难,他母亲是一个残废人,他的爸爸要靠下犁挣点钱,他一天忙着下犁,对家庭的事情不管,做饭都得靠自己,因为他妈妈是残废人,家里面很困难。
搜狐网:我了解到在其他地方,有一些农村已经实现了免费教育,在重庆的情况怎么样,您为我们讲一讲开县的情况好吗?
刘念友:我们这个地方还没有,据说是明年,但愿可以实行。
搜狐网:现在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一年交多少学杂费?
刘念友:四年级要交156元。
搜狐网:从您切身体会到的,农村的教育情况,要怎么样才能得到改善呢?
刘念友:农村的教育情况很难了,就像学校的硬件投资还是很少的,生源不足。由于集镇城市化,人口流动比较大,有钱的都搬进了集镇、城市去住了,没有钱还在农村,生源不足,教学需要的投资又比较大,这个问题比较矛盾的。
搜狐网:你们那里一年一个人的纯收入大概有多少?
刘念友:这个具体无法说,反正这个地方的条件很差。
搜狐网:从村庄到集镇有多长的路?
刘念友:到集镇有一二十里。
搜狐网:一般村民多长时间去一次?
刘念友:他们都是赶集的时候去。
搜狐网:这些年中,您教过的学生,是不是有一些一惊很有出息了?有没有考上大学的?
刘念友:考上大学的没有,有钱的人还是很有的。
搜狐网:他们有没有回去给学校,给您的学生做出一些什么事情?
刘念友:对学校没有,对学生也没有,就是对我有一些感谢。
搜狐网:经常去看您?
刘念友:对,从外面打工回来,春节回来了,还来给我拜个年,还记得我对他的培养,付出了一点点辛苦的(笑)。
搜狐网:您在这个学校里一共有多少个老师呢?
刘念友:我们整个学校有三十几个老师。
搜狐网:老师还是挺多的。有没有其他一些老师像您这样,也是不在乎自己的得失而帮助学生呢?
刘念友:那还是有的。
搜狐网:您知道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吗?
刘念友:知道的,我看过电视。
搜狐网:您觉得您自己认为有没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
刘念友:不能,我还差的很远,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搜狐网:可能您太谦虚了,您真的是很多人学习的楷模。
刘念友:我还差的很远,我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一位普通的老师,做的事情也是极为平凡的小事,跟他们比相差很远。
搜狐网:以后您会一如既往的做下去吗?
刘念友:这就是我要继续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热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我在童年的时候有一个教书的梦,现在圆了我这个梦,圆了这个梦,因为我有了孩子,因为有些孩子确实困难,我们当父亲的人也知道有困难的时候也急需要帮助,再说一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资助,哪怕是微薄的资助,他就感到很荣幸,很好的。
搜狐网:刘老师,我们今天的连线就到这里,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教育,来关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谢谢刘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