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思桃
班级: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科学技术专业03级本科生
年龄:22岁
个人意愿:利用寒假期间,找些兼职实习岗位,报酬方面并不在乎,关键能够锻炼能力
本报讯(记者胥柳曼)
引子:他是“打工王子”,接受助学贷款的同时,一周内曾“疯狂”地做八份家教。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还同时捐助5位贫困儿童读书。在一年里,他三次参加了无偿献血;两年多里,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曾宪梓助学奖学金。 当记者昨天见到陈恩桃时,他刚刚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年度十大感动人物”。
对父亲永远说“没有困难”
陈恩桃童年的所有记忆,就是在四川自贡边远山区的农村里收麦子、插秧、放羊。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每逢盛夏,10几岁的他头顶烈日独自人工脱麦粒,一天下来,从头到脚甚至连鼻涕也沾满了黑黑的油灰。虎口与指尖,经常会莫名其妙多出几道血痕。每年上学,交学费比年关还难过,除了卖猪卖羊卖粮,父母仍然得四处找关系借钱。
来到上海后,走进学校的超市,看着满货架的东西,陈恩桃觉得件件都贵,实在“下不了手”;同学相互招呼着去专卖店买衣服,他只能偷偷地到附近的地摊上去逛;第一次乘地铁,卡插了半天也进不去,听到后面不耐烦排队的市民嘀咕,脸“刷”地通红……年迈的父亲每次打长途必问三句话:“身体好吗?学习好吗?有什么困难没?”陈恩桃的回答也很程式化:前两个“还可以”,第三个么,永远是“没有”。
一周8份家教给弟弟赚学费
很长一段时间,陈恩桃将自己“封闭”起来。为了养活自己,为了给正在读高中的弟弟赚学费,他一口气接下了8份家教。从4岁的幼儿园娃娃到高三学生,所有学科他都教。每逢周末,他清晨6点多起床,晚上8、9点回宿舍。到了寒、暑假,更是不放弃任何打工机会。
在家乡的高中里,陈恩桃连电脑键盘也没摸过。为了学习上不落伍,他硬是在乘车路上“挤”时间自学成才,后来还竞聘为校团委的一名网络管理员……屈指算一算,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三分之二的工种,陈恩桃都轮番干过。当之无愧,大伙儿给他起了个外号——“打工王子”。
“再苦也不能让孩子没学上”
大一下学期,陈恩桃开始在交大的助学部帮忙做事情,知道有一个叫唐中英基金会资助的西部希望小学中,不少贫困儿童等待大家伸出“援手”。
“为了我和弟弟上学,当初爸爸妈妈没少向人借过钱,那滋味,真的很难受。”
出于一份同情,出于类似经历的感同身受,陈恩桃立即报名资助湖北罗田县的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学期150元。到了大二时,他的资助名单上,又多了安徽宿松县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镇的一名初一学生。两年来,陈恩桃每学期资助他们三个共500元钱,直到他们完成学业。“我多做几份家教,少吃点饭,这些孩子就有书念啦。”面对同学和老师一片诧异的目光,陈恩桃镇静地说。
然而就在昨天,记者获悉陈恩桃再次“艰难”地认领了两名西部希望小学的学生。“每年,总有个别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再继续捐助这些贫困孩子。如果我不立即补上,那些孩子春节后的学费,可能就没着落啦。”
带领贫困生参加公益活动
“我也是贫困生,喜欢给有类似经历的人一些帮助。”如今,
陈恩桃已并不觉得“贫困”二字很刺耳,“既然都在一个学校里,大家都有平等的奋斗机会,都可以由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的倡议下,一个由100多位经济困难的学生组成的“思源社团”成立了,“刚开始,有些学生不理解,觉得认为自己很贫困怎么能帮助别人呢?”自去年以来,陈恩桃带领大家到许多社区,为困难户上门进行义务家教,教老人学世博英语,开展科普健康讲座……
看着80多岁的老人认真喊自己老师,一些平时有些自卑的困难生顿时感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回到学校后,不仅学习更加用功了,还主动报名参加社团每一次公益活动。
饮水,思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朴实和真诚,感染并影响周围人。结束采访前,陈恩桃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心愿:他来自贫困的西部山区,毕业后,希望到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去志愿支教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