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月6日电 (记者易凌冯昌勇)中国科学家成功地解决了大熊猫人工繁殖中的“三难”问题,使2005年人工繁育成活的大熊猫首次突破20只,达到创纪录的21只。
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志和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春季,全国有38只大熊猫参与了繁殖,到秋季,共繁殖25只大熊猫幼仔,有4只幼仔不幸夭折,目前成活的大熊猫幼仔达21只,是人类开展大熊猫人工繁育试验以来繁殖成活大熊猫最多的一年。
张志和说:“去年大熊猫的产仔状况令人惊喜,已创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史上最高纪录。这对于世界上著名的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事。这归功于中国科研工作人员多年艰苦的工作,他们在人工繁育大熊猫方面摸索出了相当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研究显示,大熊猫一年只怀孕一次,每次产仔一到两只。圈养的雌性大熊猫一般在4岁至5岁进入性成熟期,20岁左右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大熊猫的繁殖力较低,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由于养尊处优,活动量减少,其性能力更是直线下降。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
中国有关部门长期致力于研究大熊猫的生理、病理、饲养技术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中国已克服了大熊猫繁殖过程中的三大难关,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大熊猫人工繁育试验。长期以来,每年人工繁育的大熊猫仅有几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每年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才开始接近10只大关。2000年达9只,2001年12只,2002年10只,2003年15只,2004年,全国有约30只大熊猫参与了繁殖,但繁育成活的大熊猫不到10只。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就创立了第一个以保护大熊猫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1957年,捕猎大熊猫被定为非法。1962年,中国政府把大熊猫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正式成为“国宝”。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大熊猫的主食竹子曾两次严重开花,导致竹子大面积死亡,中国林业部和各受灾省先后成立了57个专业巡护队及26个医疗小组抢救大熊猫。据统计,这期间,有关方面共救治野外病饿大熊猫183只,其中完全康复的都被送放到自然栖息地。
1992年,中国政府启动了一个旨在全面彻底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计划”。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40多处大熊猫保护区,有大熊猫分布的川陕甘三省都建立了各级大熊猫保护管理机构,使95%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得到了保护。野外大熊猫种群下降的趋势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
大熊猫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也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目前,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仅存159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盆地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中。中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现已达183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