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阿珍
姓名:阿珍
年龄:22岁
院系:东华大学财会专业02级本科生
愿望:找到一家会计事务所进行实习
“如果我能赚钱,还能补贴弟弟啊”
本报讯(记者胥柳曼 实习生吴建男)整整四年,阿珍用自己打工费和奖助学金,付清了所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当你通过勤劳的双手,慢慢克服并且逾越困难时,那种快乐的成就感就是旁人无法体会到的。”阿珍说。
食堂师傅偷偷给她“减钱加料”
阿珍来自内蒙古草原。父亲母亲两人加起来的月收入不超过200元。在来到东华大学会计系的第一天,阿珍知道自己可以去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倔强的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穷,硬是跟辅导员说自己没困难。“弟弟也在读大学,如果我能赚钱,还可以多补贴他一点啊。”阿珍决定,自己多做几份家教,每年学费和生活费从牙缝里挤出来。
一个大学生,每个月消费600元很正常。但阿珍,却600元能用上整整半年!
早上一个馒头、中午一个素菜、晚上还是馒头。一天下来,她的伙食费也就3块钱左右。 由于经常在同一个窗口打菜,食堂师傅认识了阿珍。突然有一天,阿珍发现自己打的素菜里,多出了肉丝或者其他的“料”。甚至打完菜,发现自己的饭卡里少扣了钱。老实的阿真大声告诉师傅钱算错了,不料师傅瞪着眼睛,看了她半天不说话。这才明白,师傅原来是有意少收她钱的。后来,这位可爱的食堂师傅还是会经常“算错钱”。
寒假想给弟弟赚“储备资金”
尽管平时有好几份家教,可并不影响阿珍的专业成绩。大三上学期,阿珍获得了9000块钱的国家奖学金,寄给家里1000,还掉1000,剩下的钱足够她支付大四一年的学费了。于是,阿珍决定好好“充电”,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砝码。
每个周末,她会跟着同学一起,赶到华师大去旁听第二专科的金融课程。阿珍向记者展示了写着密密麻麻字迹的笔记本,表示非常珍惜在学校的每一次读书机会。
如今大四了,阿珍跟所有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就业。但在元旦给家里写信的时候,阿珍对这些烦心事只字未提。“一个人能承担的东西,何必让两个人知道呢?”
今年寒假,阿珍依然选择不回家。她说,之所以希望留在上海,因为她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她甚至还记着那些读书时给过帮助的亲戚,希望能早日回报他们。当然,也包括为弟弟的将来留一点“储备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