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2年,各地报业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作为强势媒体的都市报都在千方百计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市场份额。
各报纷纷扩版增刊,推出彩色印张、增加发行费用、追加采编成本。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使报纸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 《燕赵都市报》一纸风行燕赵后,尽管广告收入还会随着发行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利润率的大幅下降已经不可避免。
报纸经营如何做到实现低成本扩张呢?《燕赵都市报》提出了创办“哑铃型”报纸的设想,即创办省会版和冀东地方版,在都市报基本版面的基础上,加上省会和冀东地区的专版,形成累加式的结构,如同一个哑铃,既发挥了都市报在全省的均衡优势,又突出了重点城市和地区。这种双重覆盖的格局,可以尽量减少成本和信息的浪费,获取当地的商贸广告。
由于倡导“记者在现场”,这一年《燕赵都市报》更广泛地参与国内重大新闻的报道,加强重大策划和独家报道,读者层面继续增多,报纸发行量攀升到55万份。省委书记白克明在视察燕赵都市报时,看到挂满采编大厅的锦旗,赞赏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在全国报纸利润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本报2002年实现利润3450万元,占河北日报社经营利润的70%,为这年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挂牌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