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推出的《都市时讯》,以服务广大省会读者的全面细致内容受到欢迎,迅速由8版扩至16版,再由16版不定期扩至24版、32版……通过全方位的发行促销和建立直辖零售网点,发行量一路飙升,在省会遥遥领先。 同期推出的《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主要面向唐山、秦皇岛两市发行,大量报道当地新闻信息和生活资讯,融入冀东地区读者的社会生活。“风行燕赵,大利冀东”,由于《冀东版》的刊行,《燕赵都市报》在冀东地区的发行量在5个月时间内由过去的4万份飙升至13万份。
随着河北发行市场的不断洗牌,《燕赵都市报》依靠省级报纸的优势,完成了对河北报业区域市场的整合。2004年“哑铃型”的《燕赵都市报》(含《都市时讯》与冀东版)日均发行量突破100万份,成为华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燕赵都市报》犹如钟表盘上的一枚时针,可以在每一天都指向燕赵11个城市刻度,形成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到2003年底,本报全年广告营业额达到2.3亿元。2004年,本报全年广告额达3亿元,占全省百余家报纸广告收入总和的一半;上缴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利润6000万元。
2004年,本报进一步推行以行业专刊为龙头的广告业务一条龙服务理念,成立了地产周刊部、旅游周刊部、汽车周刊部、IT家电部,与原有广告机构的出版部门、代理部门、客户部门纵横交错,为商家打造媒体广告的深水码头。
以版式改革为引擎带动新闻改革,加大对采编的投入。这一时期的《燕赵都市报》更加美观,更加注重新闻策划,注重重大新闻的开掘。不仅把目光瞄准全国、全省“两会”这样的大事件,同时下力气打造时评专版,努力实现由强势媒体向主流媒体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