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俄经贸大省,“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构筑对俄经贸优势,寻求新突破。培育壮大对俄贸易主体,扩大对俄贸易规模,提升对俄贸易质量,调整对俄合作方向,实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到2010年,我省对俄进出口总额达到140亿美元,对俄投资额达到8亿美元,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4亿美元。
参与《黑龙江省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省商务厅相关人员介绍,“十五”期间,我省对俄贸易由2000年的13.7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55亿美元左右,五年翻了两番。同时,中俄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双方确定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而“十一五”开局之年即被两国定为中国俄罗斯年,这些都为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了现实基础。完成大通道到大基地转化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俄经贸将抓紧时机完成由大通道到大基地的转化。俄罗斯经济增长由前几年单纯依靠能源与原材料出口拉动,到目前进出口、投资、消费的贡献率各占三分之一,俄调整产业结构之时,正是我省对俄改变贸易结构的有利时机。
首先加快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俄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我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以轻纺产品、家电、农副产品为主、产业优势突出的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一批区域性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培植联合收割机、小型拖拉机、电子产品等50家重点对俄出口生产企业,形成服装、鞋帽、家电、建材、食品、家具等六大对俄出口产品产业群。选择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黑河等具有产业优势的中心城市和具有地域优势的口岸城市,重点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率先启动,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形成规模,形成效益。把俄罗斯市场需求较旺的轻纺产业、建材及装饰材料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重点,开展服装、床上用品、民用塑料制品、运动休闲鞋、高中档塑钢门窗、新型建筑材料、灯具等产品的生产。大力建设沿通往绥芬河等边境口岸城市公路的对俄出口加工带。
同时,加快建设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切实增强对俄市场占有率。把对俄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快以边境口岸地区为主的区域型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以内陆市县为主的对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境外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抓好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粮食、蔬菜、瓜果、肉、蛋、奶等生产基地建设。以牡丹江、黑河、鹤岗、鸡西、双鸭山五个沿边城市和农垦、森工系统为龙头,加快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种植基地,辐射内陆市县,建立十大品种果菜种植基地。以边境口岸及内陆市、县畜禽养殖龙头企业为基地,发展生猪、奶牛肉牛、大鹅等的养殖,形成一批对俄出口肉、蛋、奶等优势农产品的养殖区。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内陆中心市、县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果菜加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重点项目,使出口果菜成为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出口创汇品牌。
“南联”加大对俄投资合作力度
“十五”期间,中俄投资合作虽已全面展开,但总体规模较小,结构相对单一,能够拉动贸易稳步增长和高科技含量的投资项目更少。改变这一局面,单靠边境省份,独木难成林。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南联”力度。鼓励支持石化、森工、煤炭等资源行业借助江苏、浙江、广东等南方发达省市资金,搞好龙港联手,引进香港大企业、大财团共同开展对俄投资,到境外开展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争取俄罗斯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俄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国际开发工程,在勘探、采掘和利用俄油气资源上取得突破,形成勘探、采掘和加工系统化,弥补大庆油田因资源衰减造成的损失,缓解国内油气资源紧张局面。建立与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合作关系,以木材贸易为先导,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中心,以双边、多边合作为基本方式,重点发展林产工业对外合作,开展林产工业对俄合作,实现境内外林、浆、纸及木制品产业化。开拓俄罗斯市场
目前俄罗斯正在做加入世贸的准备,入世将使俄罗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商品出口。
作为与俄毗邻的边贸大省,“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以俄罗斯远东市场为基地,采取梯次推进、延伸辐射的市场开拓战略,逐步由沿边市场向俄罗斯腹地市场推进。努力拓展叶卡捷林堡、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区性中心城市的贸易市场。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建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如电脑及其配件等)和高档消费品的专业市场,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选择中央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曼哈顿、服装城、红博世纪广场等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在俄罗斯大中城市建立品牌连锁店,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以带动整个连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俄罗斯市场家电、住房等消费品需求升温的契机,加快彩电等家电产品及平板玻璃、水泥、装饰材料等建材产品的出口。(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