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18岁的高中女生小靓,因不能有豪宅为自己在老师面前挣面子,而以性命和出走对父母家人苦苦相逼。攀比、媚富、极端行为,谁之过错?体谅、感恩、回归纯真,我们又能做什么?
★参与人:
徐先生 深圳市民,出走少女小靓的父亲
王金云 深圳阳光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夏秀兰 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青少年心理专家
★主持人: 王莹 本报记者
王莹:一次即将到来的家访,竟惹得女儿离家出走,对于这个结果,不仅很多读者觉得不可思议,作为父亲的徐先生自己可能也很难接受吧?
徐先生:说实在的,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家里,我现在都想不明白。 中国人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我也不会求助媒体。
王莹:前天我本来打算对小靓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可以增添个人的人格魅力。一个开朗活泼的平凡女生,肯定比一个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富家女更能赢得尊重,也会有更多朋友。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王金云:作为成人,对于小靓和同学进行攀比的心态,我们必须理解。人家坐私家车,我坐公交,别人住大房子我没有,大人很多时候都难免觉得不平衡,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这种环境压力可想而知。
夏秀兰:对,要明确一点,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这个孩子。作为未成年人,孩子只是接受了她每天接触的东西而已。过分地把批评的字眼往她身上压,有可能把她压垮。
王莹:从我们得到的反馈来看,小靓事件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位中学老师在网上留言说:“我看到这种新闻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的学生讲排场,虚荣心特强,靠什么说服啊、感化啊,都没用。”
夏秀兰:这确实很普遍,尤其是在深圳这种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的城市,外迁来的孩子心理失衡要严重一些。
徐先生: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好好的没这事?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我和她母亲对于她的要求也都是尽量满足的。
王莹:对于徐先生的困惑,很多热心市民表示:这是不是和徐先生夫妇平时同女儿的相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王金云:我不知道徐先生在孩子有这种攀比心理的时候会怎么做?比如说,你有没有把自己在外面打拼、工作的艰辛告诉她?有没有让她知道,家里现有的一切,已经是父母很不容易才挣来的?
夏秀兰:其实攀比心理在环境改变时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社会上普遍讨论的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心理失衡导致的种种问题。关键看如何引导。
王金云:从小让他们把独立的观念扎根在心底很有必要。“儿是母亲的心头肉”,这谁都能理解。但总有一天她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她今天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而自己没有,可以告诉她,这些东西都会有的,不过要靠自己努力。
夏秀兰:我女儿今年21岁,我能理解一个母亲对孩子那种说重了怕伤着,说轻了又怕孩子不争气的心理。所以家长仅仅让孩子吃饱饭、穿暖衣服是不够的。孩子是有感情的,你要让她感受到你们的亲近、平等、尊重和爱,要知道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喜欢什么,尝试着去接受他们所喜爱的东西。
王莹:这种情感可能不仅仅是在家长身上,学校教育和整个社会环境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才对。
王金云:对,关键是一个社会氛围。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家世背景对孩子区别对待;社会不会因为家长关系,赋予一些孩子特权;孩子自己也不会觉得家里的大房子、大车子有什么了不起。
夏秀兰:实际上就是给孩子一个平等的情感世界。
徐先生:我觉得我们已经很爱她了,她是我们的女儿,怎么会感受不到?
夏秀兰:孩子的感情特别丰富,所以也特别脆弱。他当然知道父母爱他,但这种爱并不是情感上的平等。因为家长会在爱他的同时,把自己的很多想法、观念加到他的身上。孩子就会觉得,我的父母并不是爱我,他们只是为了让我做这个做那个。
王金云:所以,当面对和同龄人物质生活比较之后带来的压力时,他可能首先就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去要求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没有能力做到和其他家长一样,又有什么资格来要求他呢?
王莹: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攀比、虚荣之心,一是需要家长的沟通交流,潜移默化“独立”,二是孩子身边整个社会在情感上满足孩子平等的诉求,淡化外在的、物质性的东西对孩子的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