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关键词医疗卫生
市发改委表示争取五年内北京居民健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主管护师刘京芬搀扶着打完吊瓶的老人起身离开。在北京市卫生局制定的“十一五”卫生规划中,社区卫生是建立公共医疗体系的重中之重。本报记者陈杰摄
本报综合报道公立医院的职责首先是保证基本医疗。此前社会热议的“平价医院”和“公立医院运行体制改革”问题,昨天也在北京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得以体现———今后五年北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基本医疗服务,改善医疗设施条件;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此间,北京市卫生局也制定了卫生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决定从调整医疗机构设置布局,调研基本医疗成本入手,首先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医疗资源互助,在顺义、通州、延庆等10个远郊区县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完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之间双相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最后,通过争取政府层面的财政补偿和硬性调控政策,改变公立医院盈亏自负的运行机制,促使医生收入与医疗服务收费脱钩,限制大型医疗设备引进、折旧;降低药价、严限大处方和过度医疗。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十一五”期间,北京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积极推进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市民提供公平、优质、便捷和负担合理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居民健康水平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市主管卫生的副市长牛有成则嘱托卫生系统,未来5年,北京医疗卫生工作应争取一步一个脚印,5年给群众一个交代,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平价医院应多方吸纳资金
核心表述
公立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盈利性或盈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投资举办医疗机构。
解读
金大鹏(北京市卫生局局长):
除北京首家平价意义的惠民医院———海淀区上地医院已试诊三周外,北京市平价医疗服务的规划目前还在调研中。卫生部已经呼吁,地方政府应在建立平价医院方面加大投入,并在试点过程中建立运行规范。
就此,北京市卫生局将首先考察全市各区县的居民基本医疗需求量、现有医院布局、床位数和医生需求,再按照调研结果规划各区县应该以何种形式新建或改建平价医疗机构。
平价医院应吸引多渠道资金投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都可用于兴建非盈利性医疗机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运行应有政府主导,实现收支两条线,首先无条件满足外地来京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本市市民的医疗需求目前应通过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保障。
韩德民(东城区人大代表):
应加强政府投入,建立对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进行医疗救治的公共保障机制。
医院对危病的弱视人群不能见死不救,但目前很多的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在医院急诊大厅,这部分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应由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力量建立社会保障,医院本身难以承受。
避免医疗资源盲目扩张
核心表述
加快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和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解读
邓小虹(市卫生局副局长):
北京应从政府层面成立卫生工作委员会统筹公共医疗。
北京的医疗资源并不缺乏,现在所谓的“排队一条龙,看病两分钟”,反映出很多患者的急切求医的心情,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个现象:很多人大病小病都要到大医院,都要找大专家看病,才造成了看病难。
以儿童医院为例:该医院的病人中,只有40%来自本市,60%是从外省市慕名而来;而在外地患者中,80%的病人是一般的疾病,完全可在当地医治。北京的其他大医院,协和、天坛、同仁也都有类似情况。
北京聚集着全国最优势的医疗资源,但这些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东城、西城等中心城区;另外,北京市4000多家医疗机构分别隶属于8个系统,市卫生局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能力合理调控医疗资源。
鉴于此,北京市的卫生“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应从政府层面成立卫生工作委员会,协调卫生、发改委、财政、民政、劳动保障、妇联等多部门的力量统筹规划北京市的医疗资源,协调所有资源建设保障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的公共医疗服务,通过各种途径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
危天倪(东城区人大代表):
目前北京所有二级医院都争取政府投入,引进了核磁、CT等先进的大型检查设备,但实际上,这些设备的运行效率非常低,这对于整个国家医疗资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应从政府层面成立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协调北京市医疗资源发展。应在政府层面设立区域的影像医学中心和检验中心,检验结果在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通用,这样才能避免医疗资源的盲目重复扩张,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最终减少群众看病费用。
三年内社区卫生服务网覆盖北京
核心表述
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拓宽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要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
解读
梁万年(市卫生局副局长):
在北京市卫生局制定的“十一五”卫生规划中,社区卫生是建立公共医疗体系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政府计划,到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乡所有社区。
今后,北京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按服务成本和服务效果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由医疗保险和个人购买,医疗救助由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予以补助,延伸性多层次医疗保健服务由社会和个人购买的多元化社区卫生运行机制。
同时,北京市政府要求,今年起,政府财政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民政局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保证为低收入的危困弱势人群提供就近的基本医疗救助。
目前社区卫生发展的难点还在于“双相转诊”机制难建立。由于目前大多公立医院自负盈亏,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高,因此病人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大医院转诊容易,但患者在大医院手术后,很难回到社区医疗机构接受身体康复治疗和疾病跟踪管理。
这是一个“怪圈”,如果社区全科医生的门诊量越来越少,那么社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也难以提高,患者更不会“小病不出社区”。
危天倪(东城区人大代表):
政府应在对保证医生收入的投入同时,加强医院管理,在医生收入分配中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在保证医生收入不与医疗服务收费挂钩的同时,还要保证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舆论不断给医生施压,患者怀疑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生在这种环境下,大多选择政策允许的合理治疗方案,而不是专业的合理治疗方案,这一选择,无疑是医生为避免责任,增加了医疗检查和诊疗环节,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费用负担。
数字看点
1486个社区卫生站
去年起,北京市卫生局着手在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统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截至2005年底,北京已在10个远郊区县兴建、改建148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5分钟找到医生
北京市政府计划,到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乡所有社区,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出行15分钟以内,远郊区平原地区居民出行20分钟以内,山区居民出行30分钟以内可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
2500人配一名医生
除硬件建设外,目前北京市已经通过毕业后再教育,从基层医院医生中培训了6000位合格的全科医生,按照社区的基本医疗需求,梁万年表示,到2008年前,北京市平均2500居民应配有一位全科医生。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魏铭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