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各地两会 > 各地两会动态
湖南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
时间:2006年01月17日18:11 我来说两句(0)  

 
有奖评新闻

湖南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于1月17至22日召开。 

  开幕式上,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伯华作了关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的报告,大会还表决了《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补选办法(草案)》。

 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大会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主持。

 张春贤发言: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772人,因事因病请假的32人,实到740人,符合法定人数。

  今天,在大会主席台就座的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同志,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和驻湘部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同志,还有历届省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和部分老同志。

  列席本次会议的有:部分在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省九届政协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省直机关、中央在湘单位、在湘本科院校负责人,部分市、州主要负责人,部分省政府参事,部分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

根据会议日程安排,今天上午的大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听取周伯华省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二是表决《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补选办法(草案)》。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省人民政府省长周伯华同志作关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省长周伯华发言: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十五”时期,是我省综合实力提升幅度大、城乡面貌变化快、人民群众受惠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紧紧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五”发展目标。

  (一)经济总量显著增加,质量和效益上了新水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去年生产总值达到6500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年均增长10.2%,一、二、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7%、13%、10.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460元,年均增长9.8%。经济效益持续好转,财政总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738亿元,年均增长18.1%,超过生产总值增幅;规模工业上缴税金达345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2倍。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500亿元,是“九五”的两倍,年均增长17.6%;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590亿元、4590亿元,比2000年末分别增加3584亿元、2500亿元,年均增长17.3%和14.8%。

  (二)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三化”进程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由2000年的21.3:39.6:39.1调整为19.5:40.8:39.7。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07亿元,拉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1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提高,十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140亿元,占规模工业的76%,比2000年高11个百分点;核心企业壮大,华菱集团等7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速,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5%,比2000年高3.7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巩固,产业化程度提高。粮食连年增产,去年粮食播种面积7823万亩,总产量达571亿斤,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优质稻米、柑桔等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粮油棉麻、肉奶水产等五大产业链,各类农产品基地达3300万亩;农产品精深加工度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37%,五年提高7个多百分点,已初步形成由长株潭城市群、市州治所在城市和县城、重点建制镇构成的多层次发展格局,改扩建了一批城镇道路、绿地、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三化”战略的实施,带动了物流、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提升,去年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50亿元,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6.9%。

  (三)经济增长空间进一步拓展,外向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务经济迸发新活力。外向型经济全方位拓展,全省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去年进出口总额60.1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其中出口37.5亿美元,年均增长19.9%;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引进内资177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和77.6%。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去年全省私营企业突破8万户,比2000年增加近6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167亿元,完成投资121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8.7%、50.5%,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去年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9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的比重达38.6%。

  (四)集中力量办大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高速公路逐步成网,总里程达到1403公里,五年新增954公里;电力自给能力提高,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71万千瓦、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0168公里。邮电通信能力保持领先水平,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均达到1000万门以上。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五年洞庭湖治理、城市防洪建设和四水治理等防洪工程共投入140亿元,完成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5座;退耕还林、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小水电和沼气等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森林覆盖率达55%;新建与改造县级及县到乡镇公路9000多公里,新建、改造通村公路14000多公里。

  (五)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转换有新突破。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基本完成改制的企业达40%;省属国有经济布局逐步调整,省市国资监管体系基本建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工作加快推进;市、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面分别达60%和90%以上。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去年又在省本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自筹5亿多元,全部免征农业税,加上对种粮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五年全省农民共得实惠55.8亿元。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逐步完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深入开展。

  (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和特色,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以长株潭为龙头的“一点一线”地区聚集生产要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一点一线”6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2.1%,拉动全省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提速,自主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去年完成生产总值690亿元,增长10.8%,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洛湛铁路、潭邵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带正在形成。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加快集聚,“专精特新”产业化群体初具规模,品牌效应增强,涌现了一批经济强县。

  (七)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和7%;比2000年分别增加3281元和921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9%和5.9%。连续两年为民办8件实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再就业规模扩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主126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拓宽,“两个确保”全面落实,五年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64亿元、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25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和最低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救灾救济成效明显,五年累计投入救灾资金13.5亿元;投入扶贫开发资金52亿元,55万人解决温饱或越过贫困线。消费市场活跃,物价基本稳定,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0亿元,年均增长11.7%。

  (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获得新成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进行。广泛开展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活动。以纪念建党80周年和抗战胜利60周年为重点,大力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打造诚信湖南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末的42%提高到去年的47%,五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780项,袁隆平院士获首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黄伯云院士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发展,“普九”目标基本实现,“两免一补”等政策得到落实。民办教育较快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成功战胜非典疫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成效,城乡卫生服务和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体育事业发展较快,竞技体育取得成绩,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城运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5‰以内,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推行。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民族、宗教、对台、工商、外事、侨务、海关、商检、贸促、参事、文史、档案、保密、审计、统计、气象、地震、人防、老龄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九)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五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4598件、省政协委员提案3361件,办复率100%;立法工作不断规范,共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8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建立了院士专家咨询制度;政务公开得到加强,电子政务逐步推广,办事效率、工作透明度提高;信访工作加强,累计处理信访案件18万件,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廉政建设和反腐力度加大,严肃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民主建设有序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稳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综合治理成效明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得到加强。

  驻湘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抗灾救灾、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民兵预备役建设整体水平得到了新的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凝聚着全省各族人民和解放军驻湘部队、武警官兵的辛勤劳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的帮助紧密相连。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湖南、支持湖南的同志们、朋友们,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站在新的起点,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还不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收入差距拉大,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改革攻坚的难度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大,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剧;政务服务和管理社会的水平亟待提高。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生态湖南、平安湖南、诚信湖南、小康湖南的重要时期,更是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着总体上有利的发展条件。从国内外宏观环境来看,尽管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已在全球范围内凸显,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但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我们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三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效应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强劲,基本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为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统筹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认真落实“五个统筹”,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到2008年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总量突破1万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以众多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辐射广大农村,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强工业,做优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投资方向,增加有效供给,努力扩大消费,实现结构合理、和谐高效地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产业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集约使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抓住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建立推进各项改革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

  ——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湖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心、体察民情、维护民安、丰富民乐、排解民忧,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巩固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重点建设洞庭湖区、邵阳等国家级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实施42个基地县、1200万亩超级稻等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确保粮食优质高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发展主导品种,建设生产基地,培育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点抓好生猪、柑桔、草食动物、淡水产品等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壮大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五大产业链,建立完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市场营销的产业体系。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加工增值,培育农产品加工大县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扶持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实力的100个过亿元的优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购销大户,鼓励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期货等新型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健全农业信息网络,继续实施和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等一批工程和项目建设,着力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动植物重大疫病检测防控等体系。整治村容镇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快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厕。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5年内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70%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加快完善农村电网,改善农村通信条件。加强防洪、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5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杆气化等新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乡镇机构改革,重在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各级政府履行责任,实行财政分级投入,管理以县为主;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在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协调推进其他配套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征收、征用制度,健全征地合理补偿机制;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努力化解乡村债务,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和民主监督管理,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管理办法。

  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百万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重点建设150个培训输出基地、10大劳务输出品牌;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全面加大对老少边穷库地区的扶持,坚持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推进整村扶贫和易地扶贫,减少因病因灾返贫人口,建立贫困人口救助制度,5年内帮助260万人解决温饱或越过贫困线。

  四、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扩容,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素质,构建具有较高效益、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工业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10年二、三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5%以上。

  强化产业支撑,构筑集群化的产业布局。始终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促进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和分工专业化。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保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等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战略产业,改造提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精品钢材、有色深加工、汽车及零配件、工程机械和食品等产业为主的50个产业集群。依托知名品牌、大型企业和老工业基地,做优做强做大核心企业,到2010年形成100家左右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抓好销售过亿和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聚集,集中力量建设体现湖南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工程,新上3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引领全省产业升级的高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掌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自主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项目,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跨越和提升。大力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工业产业一头向研发和自主知识品牌延伸,一头向生产型服务业延伸,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创建名牌产品。加大传统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重点支持500个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跨越的技改项目。优化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探索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依托我省的优势、潜力和特色,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扩大消费、降低工业制造业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产主导的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在全国有明显优势的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和动漫产业,建设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和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家政等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有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扩大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房地产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充分利用我省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粮食、蔬菜、农副产品等标准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和引进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努力打造现代物流基地。依托名人故里、名山美景等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张家界、郴州、良山为主的生态旅游,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长沙、炎帝陵、舜帝陵、凤凰、南岳和岳阳楼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

  五、加快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发展的能力

  继续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事关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工程、大项目,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持续发展。

  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交通立足构建大通道,实现联线成网、内外通畅。构筑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加快向珠三角融合、向长三角贯通、向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延伸,基本建成“三纵五横”,重点建设邵怀、常吉、衡炎、潭衡西、长株等高速公路,形成省会与各市州之间的高速公路网,加快省际间高速公路的对接,力争“十一五”末,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加大路网改造力度,完善路网结构。加快武广客运专线建设,推动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抓好机场改扩建,把长沙黄花机场建成中部重要的航空口岸,把张家界荷花机场建成具有较强吞吐能力的旅游空港。发展江海联运,积极参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畅通四水主通道,加快湘江株洲、长沙枢纽和霞凝、城陵矶等港口现代化建设,建成集装箱、矿石、石油及液化气等专业化运输系统。

  能源立足提高保障水平,实现总量扩张、结构改善。优先开发性能好的水能资源,抓好资水梯级开发、东江扩机等水电项目建设;有序建设大容量高效燃煤电站,加快改扩新建一批火电项目,到2010年装机总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核电布点建设,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加快电网建设,积极引进省外电能。城建立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实现扩容提质、完善功能。加快城市道路、供水、供气、消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长沙市及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长沙饮水工程、城市快速环道等项目,到2010年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水利立足综合利用,实现抗灾有力、配置合理。以防洪抗旱为前提,优化利用水资源,逐步建立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重点抓好洞庭湖区、四水流域、山丘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病险水库改造,加快皂市、洮水、涔天河等水利枢纽建设,兴建一批节水灌溉设施和农村饮用水工程,全面提高县城以上城市防洪标准,明显缓解湘南、娄邵、湘西地区3大片干旱问题。信息立足整合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保持邮电通信的全国先进水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利用率,力争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较大进展,搞好汩罗等循环经济试点,推进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能耗、替代资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加快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重点改造冶金、有色、化工、造纸等高能耗行业,发展一批节能企业。加强资源型产业的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效能标准,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竞争优势。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保护生态和防治污染并重,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环境保护能力。抓好生态重建和恢复,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力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加强湘江等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规范采矿秩序,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要特别重视环境安全工作,提高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和生态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倡导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促进改革、开放、发展良性互动,力争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开放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取得重大进展,构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灵活进退、布局合理、控制力增强的国有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各类资本公平竞争、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的良性发展机制。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推动国有经济向有比较优势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有竞争优势和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大力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力争到2007年基本完成省属国企改革,到2010年把省属国企整合成3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分别达50-2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权责明确、有效制衡与监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健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资本经营预算、经营业绩激励等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性行业和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总量、规模、结构、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争取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0%左右。

  推进财税、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激发投资主体积极性。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加大对困难县乡以及湘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库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资源环境、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公共支出。探索完善市场主导、监管有力的投资体制,积极推行投资备案制和公益类项目代建制,加强政府对各类投资的监管服务。大力支持国有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规范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支持各类金融企业尤其是国际金融企业到湖南建立分支机构;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优化信贷结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力争信贷投放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建立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致力形成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实现生产要素高质量聚集、高效益配置。重点培育一批交易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管理运行规范的现代化商品市场。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公开招投标。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维护市场秩序。注重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建设,以完善信贷服务和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整合信用资源,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提升社会信用水平。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对外经贸水平。不断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拓展东欧、南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机电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培植名牌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劳务输出;支持省内优势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开发利用海外资源。扩大有效进口,积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省内短缺资源。加强口岸建设,办好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提高对外交往水平和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激活外源性动力。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从广度和深度上吸引国际资本及各类生产要素进入湖南,力争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0亿美元。突出招商引资重点,继续加大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工作力度,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优良资产、优势项目,吸引一批大型跨国公司、知名企业来湘投资合作。注重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向三次产业全面拓展,更多地吸引外资向农业和服务业投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性重大经贸活动,加强与境外商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行专业化招商,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

  全方位参与区域合作,拓展要素优化配置空间。主动融入东中西互动的全国大开放格局之中,向一切有优势的省份招商引资,引进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形成与各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力争五年引进内资4000亿元。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推动与中部各省的互动协作;发挥毗邻粤港澳的地理优势,全方位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依托长江的交通运输和水资源优势,加强与长江经济开放开发带的经贸往来;挖掘连接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西部市场。

  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壮大整体经济实力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多层次的经济增长中心,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分工和空间布局。

  进一步推进以长株潭为龙头的“一点一线”地区率先发展。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扶持政策不改变,支持力度不减弱,继续集中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提升优势地区发展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加大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建成全省高新技术研发区、先进制造业成长区、大型企业集聚区和战略投资者合作区,把长株潭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力争“十一五”期间,“一点一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期末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0%,长株潭3市达40%以上。

  加快湘西地区的开放开发。抓紧制定湘西开发滚动规划,加大政策、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改善湘西地区发展条件,稳步提高湘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突出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医药、竹木、水电、旅游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加大对城建、电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继续做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工作。

  着力培植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带。引导洛湛铁路、潭邵和长常张等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发展环境改善、经济增长加速的有利条件,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发展基础。积极吸纳沿海企业内移,逐步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旅游等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质量,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现有资源,发展特色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劳务经济,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旅游业;放开投资领域,鼓励各类人才到基层创业,努力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完善城镇功能,引导各类企业向县域工业园区集中。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支持发展一批经济强县。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提高城镇带动区域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发挥城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保护城市文化生态,注重城市特色,建立和完善城镇管理制度,推进户籍、土地、公共服务等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集聚产业、凝集商机、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力争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努力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完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努力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大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继续优化中小学布局,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促进农村普通、职业、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突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资助体系。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群众的子女就学困难,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的问题。

  大力实施科教兴湘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认真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多渠道增加投入,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实施一批能带动全省的重大技术工程,在生命、医学等高科技领域超前部署。依托科技园区,建设一批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展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的科技孵化器基地。加强科技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技实用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人才激励制度,充分利用好人才资源,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力争五年内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群艺馆、图书馆、少年宫、社区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繁荣。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面向全社会有效运营的机制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高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到2010年,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初级卫生保健覆盖率达到90%,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镇卫生院配套建设。积极推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维护医疗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以增加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为目标,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善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建立长效就业机制,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提高就业质量,规范劳动关系,支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保护其合法权益。加大下岗人员再就业援助,抓好再就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劳务输出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和规范就业中介组织。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工作。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和分配体系。到"十一五"末基本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发展商业保险。增加财政的社保投入,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提高征缴率,拓宽社保筹资渠道。建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事业。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和城乡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规范分配秩序,努力缓解部分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

  九、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着力提高依法治省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评议政府工作。大力推进村(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依法直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切实做好侨务工作。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重大决策咨询制度。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认真制定政府规章。完善司法体制,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创作更多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湖南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健全安全机制,加强基础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加强现代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和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增强平战转换能力。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积极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发挥驻湘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改进政府工作

  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各级政府责任重大。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改进工作。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致力建设施政科学、服务到位、行为规范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着力解决政府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凡是政府应承担的,做到责无旁贷;凡属企业自主经营的,政府决不承揽包办;凡是企业、社会能决策的,政府决不越俎代庖;凡是能用市场办法解决的,就不用行政手段。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减少前置审批,强化事后监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合理设置行政权限,理顺职能分工。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诚信政府。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充分发挥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坚持以法律为基础,全面提升政府诚信,重点强化制度信用、政策信用和程序信用,做到制度透明、政策公开、程序规范,树立信守承诺、务实高效的诚信政府形象。

  强化行政责任,提高行政效能。实行无为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制止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支持和重用敢于讲真话、敢于干实事、敢于负责任的干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整合行政网络资源,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扩大网上申报、查询、交费、办证、投诉等便民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政务优质服务,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严格行政纪律。

  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勤政廉政。坚持权力服从职责,职能服务发展,政府各部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工作都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推诿扯皮、各自为政。坚持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转变作风的关键,治理文山会海,改进文风会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多办实事、务求实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人民群众直接受惠受益的事业上去,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不上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公务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坚持勤政廉政,各级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查处腐败案件,以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成果取信于民。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确保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省各级政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积极组织实施本次大会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2%;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工作重点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全面参与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加大投入,扩大消费,增强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围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集中力量办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8件实事,努力保持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来源:红网



共找到 232,867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关注2006年铁路春运
·2006年北京两会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
·李宇春发单曲张朝阳捧场
·猫扑网将收购DONEWS
·2005年经济回顾
·东风标致206正式下线
·春节晚会
·达喀尔拉力赛
·禽流感疫情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