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在2010年将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600万。但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已达到了1538万,可以预料,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口控制是北京城市管理的一大难点。
北京市的人口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控制的。为什么呢?我们一方面要保持北京市快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要控制人口,那么,经济增长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由谁来承担呢?也许有人要说北京市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新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可以由这些人来承担,那么我们就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只有能够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由地流动才能够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就是说要让市场机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如果我们人为地限制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势必会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并不拥有多少可以使用的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工具,现在虽然存在户籍制度等限制措施,但那是历史的遗留,虽然由于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不能一下子取消,但这毕竟是进一步改革的对象,政府不可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它。
因此,北京人口控制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然而这两者又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抱怨人口的剧增给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生活质量带来的压力,一方面又追求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其实快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人口的聚集,作为首都,或作为任何一个城市,生活质量应该是第一位应该考虑的事情,而不是经济规模,作为一个城市,我们不是一定要成为“超级城市”,就犹如国家间一样,美国虽然在规模上是“超级大国”,但成为卢森堡也不错,后者的生活质量比美国高多了。所以,我们虽然也许不需要刻意地阻碍本市经济的发展速度,但也可以不去刻意追求过高经济增长速度,把北京变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超级城市”———毕竟北京承担的城市功能已经很多了,它既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枢纽,如果再建设成为一个经济中心,那城市可能将不堪重负。
有的人提出,应该通过调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来打破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僵局,实现高经济增长和低人口增长,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企业,这个思路符合经济学的原理,问题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不断微调的过程,它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现在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那时政府控制全部的经济资源,可以通过直接建立国有企业的办法在较短的时间里调整产业结构,把高科技企业全部放在某个城市;其次,只要北京还存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因素,这些产业还会进一步发展,毕竟北京是一个大的消费市场,是各类商业信息的集汇地,在这里建厂拥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解决北京市常住人口急剧膨胀的办法在于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地考虑这个问题,不能指望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北京一个城市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从全国的层面看,有一个东、中、西部均衡发展的问题,否则,人口自然就会向东部积聚;就东部来讲也有个均衡发展的问题,如果只是北京、上海少数几个大城市快速发展的话,人口的聚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少数城市的繁荣是不够的,我们不可能像韩国一样,把全国近一半的人口集中在首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