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为了省钱,尚小东一家连续8年都没有回老家;在他的心中,北京已是自己的家
干了一天活的父亲回到家就累得躺在床上,懂事的尚小东认真地做着家务。 本报记者 赵亢 摄影
采访对象:尚小东
性别:男
年龄:11岁
籍贯:湖北省广水市
现住址:海淀区五路居
就读学校:海淀区行知学校
“长大想住在北京,”11岁的尚小东坚定地说,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自从3岁来京后,尚小东至今没有回过老家。尚小东的父亲尚真国说,今年春节也不回老家了,“来回路费很贵,能省就省吧。
3岁时帮父亲修鞋
1998年的冬天,3岁的尚小东和母亲一起到了北京,和已经来北京8年的父亲团聚。这以后,爸妈做些小生意,每天早出晚归都带着他。
1999年5月,尚真国开始在空军总医院附近摆摊修鞋。“我给爸爸帮忙。”尚小东记得,每天天刚亮,他跟爸妈一起去修鞋。爸爸摆好了鞋摊,就有很多人来修鞋。客人催促急了,妈妈也动手帮忙。3岁多的他也不闲着,帮爸妈卷线圈,递剪刀、锥子。这些活,他都做得很好,爸妈常夸奖他能干。
与哥哥同盖一床棉被
现在,尚小东和父母、哥哥一家4口人住在五路居附近一间10平方米的平房内。房间里光线昏暗,除了一张木桌、一台旧电视和一张木床,没有其他的家具。墙壁上贴着报纸,也没能完全盖住暗黄的墙面。丝丝冷风,从贴满报纸的门窗的空隙里,吹进屋子。
房间内的那张木床,宽1.4米左右。一家4口每天晚上都睡在这张床上。“这张床不太挤”,小东说,今年冬天,他不觉得冷。每天晚上,爸妈盖一床被子,他跟哥哥盖另一床被子,两人抱在一起睡,“又暖和又不挤。”
“北京的孩子家里都应该很大吧,不用挤。”小东问。
5张奖状成为珍藏
小东身材瘦小,皮肤白皙。跟陌生人说话时,他会不自觉地钻进爸爸的怀里。别人问一句他答一句,稚嫩的声音微微发颤。行知学校的李老师介绍,小东很害羞,有时好像女孩子,常常掉眼泪。但是他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人也非常懂事。
“我没有爱好,也不敢去街上玩。”小东说,他没有去过同学家,也从来没有独自上过街,有时候跟哥哥在附近踢踢球就算出去了。
上学至今,小东得了5张奖状,这成了他最心爱的东西,把它们藏在了抽屉的深处。放寒假在家的时候,有时间了他就拿出奖状看看,生怕它们突然丢了。小东说,有一张奖状最重要,那是他在上学期学校竞赛中获得的,凭着这张奖状可以免除下学期的学费。“300多块钱,好多呢。”
从小到大去过一次公园
在小东的记忆里,他只去过一次公园。一年夏天,爸爸带着他和哥哥去了八一湖公园,他俩进了公园,高兴地又蹦又跳。他们发现湖里有白色的小船,可以用脚蹬着前行。兄弟俩儿一看乐了,拉着爸爸要去坐船。爸爸到售票处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太贵了,咱坐不起,走吧。”
“小火车也很好玩。”小东说,爸爸决定不坐船了,却给他们买了小火车的票,一张10块钱。开着小火车转来转去,又好玩又威风,他从小到大第一次玩得那样开心。
爸爸尚国真提起这件事,眼圈红了。他介绍,他和妻子一起月收入800元左右,房租占了很大一部分,此外最大的开支是小东兄弟两个的学费和生活费。为了孩子的学业,一家人在北京从没去过饭店,买些熟食就算改善生活了。那次去公园,他也是狠了狠心,才花了20块钱让小东兄弟玩了一回,“对我们来说是大开支了。”
最近,尚国真听说老家的义务教育免费了,他想让小东回家读中学,可以省点钱。
这成了小东的心事,他鼓起勇气告诉父亲,不想回湖北老家。他说,老家的山水、亲人他全忘了,回去都不认识。在北京住了8年,“北京就是家,将来想一直住在这儿。”小东说。
本报记者 郭冀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