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9.11事件、东南亚海啸、超级飓风、禽流感、大面积停电、矿难,我们的地球似乎进入了多事之秋。全世界的目光一次次投向世界上发生灾难的某个角落,几十亿人的心也随之揪动。不过,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将投向荧屏,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示国家应急机构成功化解重大公共危机的电视剧《非常24小时-Ⅱ》,在继成功播出第一部的基础上,日前已经拍摄、制作完成,将于2006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连续24小时播出。
2月9日下午2:30,中国教育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在京联合举办《非常24小时-Ⅱ》新闻发布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副台长黄百炼、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非常24小时-Ⅱ》导演石伟、男主角何政军、女主角王海燕等主创人员与50多家媒体记者见面,介绍《非常24小时-Ⅱ》的拍摄情况和播出安排,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人们陶醉于征服自然的快意和自己制造、主宰幸福的自得时,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在全世界飘动,让各国政府和人民高度紧张,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大事故和大灾难。在传统社会,人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自然发生的灾难,由于人口密集度不高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有限。但是现代社会,因为大规模的人为改造而造成更大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失衡,自然灾难更为严峻,再加上种族和文明的冲突,大杀伤力武器的扩散,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使事故和灾难的发生,往往造成更大的伤亡;同时媒体资讯的发达,又进一步使灾难放大为令人惊骇的恐怖事件。
面对公共危机,每个国家,包括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失去了平时的傲慢。公共危机,其规模之大,破坏力之强,影响之深,已超出了个人和某个组织应对的能力。公共危机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甚至是借助世界的力量来共同应对,而充当这一应对角色的首当其充只能是政府。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中责无旁贷,公共危机处理对各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是重大考验。危机发生时往往处于无政府状态,同时因为政府的职能在市场经济中受到了限制,所能调动的资源有限;人口的流动性和无组织性更强;防灾救灾的环境也更为复杂,使政府如何扮好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的角色成为焦点问题。
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我国政府也在积极行动,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公共安全问题正式提到议程上来。不同的行业已出台或正在出台本系统内的应急预案。这表明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信息优势、强制权力的优势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直接面对来自公共危机的挑战。
应对公共危机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一方面配合政府,帮助国家处理公共危机;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有效的自救行动。 让全民产生应对公共危机的意识、学会防灾避灾的技巧是应对公共危机中的重要一环。在印度洋海啸来临之际,当绝大多数人无所察觉时,一个美国的小女孩凯利却敏感地意识到了海啸的前兆,并由此成功地躲过一劫;莫斯科大学外国留学生公寓失火,在多人遇难的宿舍里,由于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受过良好的灾难警示教育,大部分活了下来。
在公共危机处理中,媒体何为?媒体一方面承担着向民众传递信息的社会公共责任,同时又负有宣传引导舆论和社会注意力的职能。媒体应及时向民众传递政府防灾减灾抗灾信息,了解政府的职能和作用,通过应急案例剖析与经验交流,增强全民的应对意识与能力,基于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教育电视台很敏锐地把捉到了公共应急危机处理这一重要信息,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前的2004年8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就策划投拍了反映这一题材的电视剧《非常24小时》,并于2005年2月播出,当时即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它成为了目前国内第一部反映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幻险情电视剧。影片用艺术手法塑造了公共应急战线上的英雄群体形象,它所表现的超前应急意识、科普知识普及意识都得到社会的好评,也受到了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重视和高度赞扬。
为了将这一工作进一步做好,中国教育电视台在2006年再次投资,并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非常24小时-Ⅱ》,以期唤醒公众防灾意识,在寓教于乐中凸显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心和人文关怀精神,同时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相对于第一部《非常24小时》来说,中国教育电视台积累了更多的操作经验,对公共应急危机处理也有了更多的研究,同时对于如何以电视艺术形式去表现应急危机处理有了更娴熟的技巧。
《非常24小时-Ⅱ》的故事情节更为惊心动魄。故事发生在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新港市。这天,新港海域的天然气开采平台突然发生剧烈爆炸,正在值班的EMC副主任薛冰立即率领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途中,新港市又发生了强烈地震。在随后展开的调查中,各种数据均呈现出异常。新港市到底遭遇了什么威胁?是地质变化带来的灾难?还是温室效应提前降临?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研究论证,最终证实了沈明杰提出的灾难论——新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新港市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EMC人员也投入到组织协调全体市民撤离的工作中。
启动的演职人员与担当的角色更为匹配。《非常24小时-Ⅱ》男女主角分别由在《亮剑》和《天下粮仓》中有出色表演的何政军和王海燕担纲。上海人艺的青年演员何政军近些年来频频以阳光小生形象见诸荧屏,棱角分明的方形大脸,一双剑眉下的炯炯双眸,无处不透着一股逼人的英雄味道。从作品来看,《国歌》、《大雪无痕》、《我的一九一九》等等足以展示出其实力演技,尤其是2005年火爆荧屏的《亮剑》中智勇双全的政委赵刚一角,更加重了他在观众心中的份量,如此何政军,演出危机关头的智慧与决断感觉,他是再合适不过了;而获得过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的王海燕则常在大戏中担重任,《突出重围》、《大雪小雪又一年》、《大法官》、《天下粮仓》、《誓言无声》、《家事》等等电视剧中的倾力演出还让人意犹未尽,此番接演《非常24小时-Ⅱ》担纲女主角,让人期待颇多。说起来何政军和王海燕是名副其实的老搭档,他们曾共同战斗,向危害社会的恐怖分子展开过一场《拒绝末日》的较量,而观众在《现在开庭》、《大宋提刑官》中也看到过二人联袂的身影。《非常24小时-Ⅱ》是他们的第四次合作,默契程度不容丝毫置疑,值得期盼的是他们在EMC这个全新的身份下所碰撞出的更新更闪的火花。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强强联手的背景下,以当前全球范围的公共危机为前提,面对《非常24小时-Ⅱ》这样题材新、背景深厚的重大题材剧目,二人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重视,一部戏下来,真的都成了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专家。
《非常24小时-Ⅱ》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八一电影制片厂两个国家级影视平台联合摄制,产生强强联合效应。一个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学习型平台的国家级媒体,一个是擅长重大历史和军事题材的国家级影视基地,强强联手为电视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了在危机情节的营造和宏大场面的调度拍摄上加大砝码,中国教育电视台投资一千万元,八一厂不仅动用了一流的烟火、枪械、置景、特技、化妆师,而且派出了在处理宏大场面经验丰富的实力派导演石伟执导。与《非常24小时》第一部相比,题材更重大,场面更宏大,阵容更强大,同时,拍摄外景地选在了我国建立国家应急机制较早的城市之一——深圳市,这些都使《非常24小时-Ⅱ》成为了一部反映国家、政府、军队协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科幻险情剧,一部大题材、大制作、大量运用传统影视特技和现代数字多媒体系统的悬疑剧,一部全景式展示未来国家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电视剧。
《非常24小时-Ⅱ》将继续采用连续24小时播出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播出方式。这既是剧情本身的需要,也是该剧所反映的公共危机处理这一重大题材内容的需要。因为剧情所表现的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过程就是发生在24小时之内,该剧的连续播出,可以让观众置身其中,有如身临其境,随着时间和剧情的推移,逐步揭开剧中的一个个迷团和悬念。而任何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都是在瞬间发生的,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危机事件,更是需要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最有效的办法。24小时连续播出,更能全景式地真实展现公共危机处理的紧迫性,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剧中主人公为化解危机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2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之后,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副台长黄百炼、《非常24小时-Ⅱ》导演石伟及男女主角受腾讯网邀请针对该剧进行在线专访;2月1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兼CETV-1副总监赵士勇、该剧制片主任王为民将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http://www.cetv.edu.cn)的邀请进行专访;2月13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副台长黄百炼、八一电影制片厂生产计划部主任郭忠德、该剧副导演孟子琳将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邀请进行专访。届时,各主创人员从不同角度讲述《非常24小时-Ⅱ》的台前幕后故事。
为更好配合《非常24小时-Ⅱ》的播出, 强化《非常24小时》的品牌效应,实现与观众之间更密切地互动,中国教育电视台还通过短信、网站两个平台与观众交流。其中,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http://www.cetv.edu.cn)在该剧播出前后举办多样活动供观众参与。其中包括“《非常24小时-Ⅱ》剧情有奖竞猜活动”、“《非常24小时-Ⅱ》观众最喜爱的演员评选活动”等,观众除了在线回答及评选之外,也可以通过编辑短信“24+本集问题正确答案的序号或选择的演员”,移动用户发至888862456,联通用户发至988862456的形式参与;另外,由于《非常24小时-Ⅱ》所具有的惊险悬疑的特点,网站同时开发了《非常24小时-Ⅱ》的小游戏并提供网站下载;观众还可以通过彩信获得剧照,通过短信下载剧中音乐,参与方式多多,其乐无穷……所有参与以上活动的热情观众及网友都将有机会获得丰厚奖品。
据悉,《非常24小时-Ⅱ》将于2006年2月12日0点至24点连续播出。 (责任编辑:闵繁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