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7 20:20: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效益。2002年12月,天津市耗资1亿多元建成纪庄子污水回用项目。但是,由于企业成本负担较重,再加上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价格杠杆作用发挥不好等因素,水厂运行9个月每天售出的水量仅相当于设计能力的1%,累计亏损120万元。
“决策失误怎么了?经营不善怎么了?钱又没放进我的口袋。”审计署科研所副研究员刘力云说,这是当前许多领导干部存在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效益问题不是违法问题,只要财政、财务资金的使用是合法的就无可厚非。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一些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效率极低、效果极差。特别是在投资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比比皆是,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市场秩序还不规范。
她认为,审计范围要逐步从普通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更高层次的效益审计延伸,堵住那些“合法”外衣下的巨大黑洞。
“拿出几百万看住几十亿,合算”
2003年,青岛市有部门规划投资3亿元在李沧区坊子街建立一个热电厂。青岛市审计局对淘汰燃煤锅炉项目进行效益审计时发现,在距坊子街仅一公里处就有一家热电厂——青岛碱业热电厂,涵盖了坊子街热电厂的整个设计供热范围。如果再建一家热电厂,将造成重复建设。对于审计部门的意见,青岛市政府十分重视,最终决定取消项目,避免了一次盲目投资决策。
近年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开展效益审计,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考察,正成为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效益审计虽然刚刚起步,却已取得显著成果,并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青岛市是我国最早开始效益审计的地区之一。据青岛市审计局局长马青山介绍,从2002年至今,这个局开展了18个专项效益审计项目,通过审计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仅政府投资审计一项,不到两年时间就为国家节省工程款4.8亿元,平均每个投资审计人员就为国家节省资金过千万。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多次表示:“拿出几百万看住几十亿,合算。”
“在山东,凡是开展效益审计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甜头。”据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刘均刚介绍,淄博市审计局实施的火车站广场工程审计,在中介机构和市财政评审中心审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审减造价2500万元;东营市审计局实施的城市防潮工程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04亿元;济南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8亿元。
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对效益审计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省长韩寓群曾多次对效益审计提出具体要求,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山东省有十几个市成立了效益审计专门机构,配备了精兵强将和高科技设备,效益审计的覆盖面越来越宽,力度越来越大。
除山东外,近年来,广东、江苏、浙江、云南、湖北、四川、天津、吉林、广西、黑龙江等地审计部门,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效益审计工作。审计署也组织开展了农村电网建设、18个重点机场和38个支线机场建设等效益审计和审计调查,较好地将资金审计、项目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有机结合起来。
“到2007年,我们要把一半力量投入到效益审计上”
“尽管效益审计是大势所趋,并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显著成果,也普遍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但要想在全国推广这一先进的审计理念,为时尚早。”审计署科研所副研究员刘力云认为,目前制约效益审计的因素还很多。
首先,效益审计是对政府行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必须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较为真实、合法的基础上。而在我国,财政财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审计部门面对的审计对象往往存在着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在目前环境下,要想推广效益审计,必须先解决好真实、合法的问题。
其次,效益审计的法制基础尚未完全建立。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应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却没有明确提出效益审计的目标、范围、内涵、责任、权利和义务等,法律授权并不完备。据刘力云介绍,深圳、青岛等地相继出台了有关效益审计的地方性法规,这也是这些地方能够较好开展效益审计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效益审计的标准比较模糊,内容更加宽泛,目标要求较高,手段十分复杂,工作量也很大,这对审计人员、设施、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山东省体育中心改造工程,审计部门投入财务、工程、法律等近10名专业人员,GPS卫星定位测量系统、核子密度仪、钻孔取芯机、电子测距仪等一大批先进设备,现场跟踪审计了9个月。这样的人、财、物条件是其他许多地区所不具备的。
刘力云认为,基于上述制约因素,目前全国各地统一开展同一模式的效益审计是不现实的。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效益审计,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既要防止闭门造车,也要防止盲目照搬国外模式。
据了解,在2003年,审计署就已将效益审计列入《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审计长李金华多次强调,在审计工作中,要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