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小村鸟笼享誉东南亚国道边的鸟笼集市吸引众多珠三角地区的客商。
村民在精心制作鸟笼
天刚蒙蒙亮,田间小道上就走过一个个挑着大大小小鸟笼的身影,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你追我赶。莫非这么早就去遛鸟?而另一边,不少粤S、粤A牌照的小车也在马不停蹄地赶往清新县禾云镇107国道边的沙河一带。
沙河路口的集市又迎来一个盛大的交易日,不过市场里卖的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而是各式各样的精美鸟笼。
日出成市,日升而息。每逢集市的日子(每月7日、17日和27日),清新沙河农村的鸟笼作坊主们就带着大大小小的鸟笼赶早来到市场寻觅商机;每到这天清晨,村民们就车拉肩挑把一捆捆的鸟笼赶墟交易,然后将一只只工艺精美的鸟笼摆好,等着各地客人前来挑选。6时左右,珠三角等地的客人渐渐多起来,墟市里人头涌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来自广州、顺德等地的买家多为中转商,有的前一天晚上已来到当地住下以待市,有的则在当日凌晨赶到集市。集市约一二百人的规模,有卖成品鸟笼的,有卖鸟笼材料半成品的,分门别类,热闹而秩序井然。
田心围村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制作鸟笼,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制作工艺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个独特的鸟笼集市中,尤以清新县沙河镇建中村委会田心围村出产的最为有名,是远近闻名的“鸟笼村”,其产品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村民们都以掌握了一套娴熟的制笼手艺而自豪。
田心围村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制作鸟笼,由于是小型的竹艺加工,一直以家庭作坊为主,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选竹、雕花、扎笼等传统制作工艺,所选用的竹子均产于本地。村民对竹子的色泽、竹节间隔长短及表皮的完整都有严格的挑选标准。鸟笼由笼顶、笼身、笼脚三部分巧妙构成,往往还雕以梅、兰、菊、竹、瓜、果、藤等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图案装饰,古朴轻盈的造型和精雕细琢的手艺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1999年,陈金海精心制作了两个鸟笼在广州卖了好价钱,从此沙河鸟笼一炮打响
说起第一个“吃螃蟹”造鸟笼的能人,村民们就会竖起拇指夸陈金海。当年他到珠三角打工,发现当地养鸟观鸟人士较多,鸟笼颇为畅销。联想起家乡盛产修竹,老陈灵机一动,1999年精心制作了两个高1.7米、底宽0.87米的尖顶鸟笼在广州流花公园卖出了好价钱,后来这两只外形像宝塔的鸟笼还上了电视,从此沙河鸟笼一炮打响。此后,老陈的鸟笼价格一路攀升,最贵的一只鸟笼竟然卖到15000元。消息传开,本小利大的鸟笼制作从此在当地流行起来,村民们既竞争又互相切磋手艺,造就了一户户鸟笼专业户,带旺了附近十几个自然村掀起了鸟笼制作热潮。如今当地80%的农户从事鸟笼编织,年产鸟笼十几万个,仅鸟笼销售一项收入就上千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等国。老陈说,做鸟笼还得揣摩顾客的喜好,懂得不同的鸟要用不同的笼子来装,而不同地方养鸟的人,也对鸟笼的形状和大小各有偏爱。为此,他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对自己的鸟笼进行改进,以满足不同顾客:“现在笼子档次多了,有高中低档,有大中小号等等。”
如今,沙河农村的鸟笼已经走出村庄,在珠三角地区都有专卖店,可提供200多种大小不同的款式。除了传统的竹料,那些桃木、柚木甚至海洋生物的骨壳也开始成为制作鸟笼的材料,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商直接到村里订货。
只要鸟笼款式新颖,做工精致,足不出户就有人来订货,每户年均收入十万八万元的多的是
集市上,一位老伯面前的十几个鸟笼一会儿就卖完了,只见他数着厚厚一沓钞票,脸上乐开了花。记者问老伯从事鸟笼编织年收入多少?他笑笑说,现在仅卖鸟笼一项年均收入就有2万多元。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观花养鸟成为时尚,鸟笼生意好得很,村里现在很少人再出去打工,基本上坐在家里也可以赚钱。只要鸟笼款式新颖,做工精致,足不出户就有人来订货,每户年均收入十万、八万的多的是。的确,在鸟笼村,记者看到几乎家家户户电视机、影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有的大户还买上了小汽车。当地村干部说,靠编织出售鸟笼富起来的农户在沙河还有很多,下一步还打算建起鸟笼生产股份责任公司,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记者曹菁通讯员张菊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