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标杆】
●2004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我省受访群众认为有安全感的占92.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
●2004年,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综治工作考核优秀省。
●今年1至9月份,刑事发案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3%。
●2004年,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零”增长目标;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3%、14.5%、40.6%。
●目前,全省有146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占乡镇(街道)总数的93%,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81.9%和9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3年的2.43∶1缩小到去年的2.39∶1,出现了1998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第一次缩小。
【亮点评说】
仙居县淡竹乡政府干部王荣珊:对老百姓来说,平安与富裕缺一不可。老百姓有了钱,富裕了,衣食住行改善了,固然不错;但如果缺少安全感,天天战战兢兢,怕这怕那,即使钱再多,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觉得保一方平安与促一方致富一样,都是执政为民的神圣责任,都是老百姓衷心欢迎的政绩。
有人说,生活在浙江的百姓是幸运的:现在不仅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平安的嘱托,更真真切切地触摸到平安的暖意。
经验表明,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是道“坎”。浙江人相比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来说,更早地感受到这道“坎”所带来的困惑:人富了,为什么安全感却反而少了?
省委书记习近平将这种困惑形象地称为“成长的烦恼”。他指出,作为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和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浙江在许多问题上比别的地方先期遇到,这些问题的显性化与群众越来越高的预期,在一些方面已成为突出的矛盾。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去年5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委在十一届六次全会上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
这一决策不仅顺应了老百姓的意愿,更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大平安”这一新理念,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地创建“平安浙江”。这为我省继续保持改革发展的好势头,走在全国领先行列,廓清了思路,拓宽了视野。中央领导同志还作出重要批示,对我省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给予充分肯定。
将平安融入每个角落。“平安市县”、“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平安行业”、“平安单位”、“平安旅游风景区”……“平安浙江”创建至今一年多来,记者在各地各部门采访,深切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平安浙江”创建的热情。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省委、省政府在“平安浙江”建设中提出,必须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通过综合治理,实现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评估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等9项确保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的指标。一年多来,全省各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始终保持在较好状态。杭州市把平安创建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做到与经济增长同步,仅电子监控一项就投入资金2亿多元。“现在晚上逛公园也不用怕了。”住在杭州市望江街道的陈美娟这样形容平安创建给她带来的生活新变化。
没有基层的平安,就没有全省的平安。抓基层平安,“枫桥经验”闻名全国。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创新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形成了全新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科学决策,完善政策,依法及时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目前,全省建立标准化综治工作中心的镇乡(街道)已达70%,年底将达到80%以上。而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也早已成为各地基层民情信息的收集中心、矛盾纠纷的调处中心、群防群治的指挥中心、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中心、法治教育的宣传中心,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发挥了日益明显的作用。
“没有平安的富裕,是缺少保障的富裕;没有富裕的平安,是缺少依托的平安”。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建设“平安浙江”作出的“贵在坚持、贵在落实”的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保平安,在平安和谐中争取更快发展。如今,“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一理念,早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指导工作的立足点。
省委认为,党政干部亲民、利民和安民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为此,我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十个领域入手,探索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据统计,目前全省93%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81.9%和90.6%,提前一年完成了省政府的预定目标。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3年的2.43∶1缩小到去年的2.39∶1,出现了1998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第一次缩小。
“平安浙江”建设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省人民进行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为确保平安建设取得长效,我省制定的《浙江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办法》,并把列入考核的100条具体指标,逐一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结果与政绩挂钩。省委要求把平安建设作为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为之奋斗的工程,三年内大部分市县必须达标。今年初,28个省级“平安创建先进县(市、区)”和11个省级部门受到了表彰。
去年,我省出台了《浙江省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对全省区域发生各类经济社会紧急情况的处置原则、处置分工、处置程序、善后处理等作了明确规定。目前,省政府制订和修订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达到22个,各种快速反应机制的健全完善,提高了我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将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平安是福。从生活富裕到生活安康,从“经济强省”到“平安浙江”,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的浙江,离我们越来越近。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