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环绕京津贫困带世所罕见 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为“十一五”子规划之一;相关课题研究已递交国家发改委
本报讯(记者 申剑丽)昨日召开的中国区域发展论坛透露,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为“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即将提交全国人大。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研究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有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子规划,也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也是“十一五”规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记者询问专家的课题研究与政府决策的距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杨连云介绍,此前河北省发改委接受了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即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河北的战略研究,该课题一共十七个子课题,包括交通、运输、旅游、水资源、生态等等各方面。课题已经基本完成,共100多万字,已于1月份交给河北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
他介绍,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待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规划后,这个子规划也很快就能付诸实施。
在回答关于京津冀合作的问题时,杨连云指出,河北和北京交通合作很有余地,在能源问题,河北可以支持北京的电力供应,现在是1300万千瓦,到“十一五”期末基本上还要翻一番,达到2000多万千瓦;此外,水资源合作和可持续利用工程也在进行中。
“北京龙头作用不如上海”
《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发布,“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本报讯(记者 申剑丽)昨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该蓝皮书和同时发布的《长三角蓝皮书》由北京社科院编写,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社科院等科研机构,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了撰文。
北京空吸周边人才
《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的两个超级大都市,自身的旅游发展速度都很快,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相差较大。
专家分析,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北京对天津和河北的辐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在很多时候是聚集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形成了“空吸”现象,即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相对迟缓,甚至在河北省内还存在着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专家指出,长三角经过20年的合作,旅游发展走向了良性循环,而京津冀地区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统计,2004年京津冀两市一省的生产总值为1.6万亿元,尚不及长三角的一半;2004年长三角地区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是京津冀地区的1.8倍,创造的旅游收入是京津冀地区的3倍。
唐山曹妃甸将成新引擎
2005年10月,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在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正式揭牌。《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按照河北省的战略构想,未来五年内,在曹妃甸将有总投资1000多亿元的项目陆续上马,成为河北省“第一经济增长点”。在这里配套建设的发电厂对北京直接供电。
曹妃甸将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将成为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三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对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支持,争取国家将曹妃甸工业区列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点,列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
·辩论话题:北京与京津冀之发展,带动还是共同发展? 正方:只有继续加大对北京的投入力度,才能带动周边的发展,正如上海与长三角整体崛起之关系,依靠有利的政策,结合本地优势,才能不会形成漩涡,导致所有人才、资金涌向中心。
反方:北京的辐射作用较弱,在于自身的不开放造成的。北京在吸引人才,接纳外来人员等方面都是封闭和保守的。北京有首都的优势,作为行政、文化中心是合适的,但同时想成为经济、金融中心显然是有客观难度的,北京的人口、资源需求都是不小的问题,与周边城市共担压力、同谋未来才是发展趋势。
【支持正方】【支持反方】【参加辩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