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网络调查热 民生话题高居榜首--
胡锦涛、温家宝:过年不回家的中国人
2004年春节胡锦涛主席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工作,农历大年三十,在张北县油篓沟乡喜顺沟村看望干部群众时,与村民吕占林一家一起包饺子过春节;
温家宝总理在河南省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同河南人民共度新春佳节。
2005年春节
胡锦涛主席来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看望劳模和各族群众,与大家共迎新春佳节。他还叮嘱当地干部尽快帮助困难乡亲开辟致富门路,希望大家尽快过上好日子;
温家宝总理来到河南省上蔡县,与因艾滋病失去亲人的孤儿、老人共度除夕。
2006年春节
胡锦涛主席来到陕西延安革命老区,慰问干部群众,同延安老区人民一起过年;
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65号井,在钻井工地和工人共度除夕。
泪光中的温总理
人们对温家宝总理有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称呼:爱流泪的总理。不怨天尤人的铮铮铁骨,并不怕用满怀中华民族命运和使命感的深情热泪来陪衬。国总理拉法兰的仪式上,面对五星红旗,温总理流泪了,当时正是中国经受SARS灾难的时候。
2003年4月底,在访问泰国时,温家宝接见中国驻曼谷使馆人员时,动情地语带哽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4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名矿工不幸遇难。2005年新年元旦,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看望铜川“11·28”矿难职工家属,当遇难者家属对总理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时,温总理轻轻地摇了摇头,把脸转到了一边,泪水从他的眼睛里默默地流下来。随后他说:“这次事故的发生很不幸,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你们虽然失去了一位亲人,北京还有你们的亲人,我是你们的亲人。”
“评选你最关心的两会问题”,“两会”召开前夕,国内门户网站几乎都在显要位置放上了这样的投票栏。投票统计结果显示,股市走势如何、医疗收费能否降下来、反腐倡廉、收入分配差距如何缩小、教育乱收费能否得到控制等民生问题,高居各网站的排行榜首位,成为大众关注的最大热点话题。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温家宝总理曾引用白居易的这句诗文来讲述当领导的要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真实情况。
事实上,本届政府上任伊始,民生和民意就成了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而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亲民政策和亲民形象更是引起了海内外关注。
在中国,“民生”正受到百姓和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
关注民生 赢得民心
“中南海的大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2月7日上午,温家宝总理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到中南海座谈,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会上他说了这句话。
短短十四个字,却如春风化雨,吹融了多少人心中的坚冰,滋润了多少人喉头的干涸。
“在我的脑子里,有群众欢乐的笑容,也有他们焦虑的要求,但更多的是对政府的期待。”温总理用行动报答了群众的期待。
2月21日,2006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明确将新农村建设定为2006年的重中之重,中央用行动实践着关心百姓、关注民生的诺言。
回顾2005年,从矿难、到电力,从医疗到教育,凡是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几乎都会亲自过问或批示,而每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会强调和部署相关民生问题: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五项措施。因为各地接二连三发生的矿难震惊了中央,也牵动了中央领导的心,如河南省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发生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人死亡,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66人死亡;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宏观性和战略性问题上,放到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
2005年6月,全国用电夏季高峰来临之际,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总理指出要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并随后指出要做好政府机关的节约工作;
2005年8月,为了解农民的实际生存状况,温家宝到湘潭县棋盘村考察水稻生产基地,与几位村民座谈,并询问大家有什么难事,村民表示有顾虑,担心政策变。“好政策不会变,这几年来,从减免税收到‘两免一补’,从农机具补贴到合作医疗,对农民的政策一直都在朝好的方向变。请大家放心,对农民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温总理明确表态,让农民发展致富吃了定心丸。
而从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城镇乡村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更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政策保证。
而在突发事故前面,牵涉的群众利益的,中央领导几乎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事发现场。2005年11月,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哈尔滨市全市停水。温家宝在事故发生的第三天就来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并探访当地群众,了解生活用水供应情况。
教育,是事关民生和民族未来的重要话题,特别是农村和西部广大地区的义务教育更是亟待解决。2005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普及西部义务教育,承诺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两年内实现全免,今年1月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要求制定经费标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义务教育经费并负责落实。这一举措让农村和西部的家长承担的教育成本大大降低。
关注民生 百姓生活会更好
“使城乡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本届政府有理由让每一个中国人相信,这句话并不是梦想,因为中国政府正在实践着这一承诺。
“我们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城乡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我们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护人们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的权益,注重社会公平,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住房、环保、安全等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几段话,是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明确彰示了什么是中央和政府最关心的话题,什么才是和谐社会;同时更真切地道出了这届政府的最鲜明的色彩:亲民,爱民,关注民生,一切为了百姓生活得更好。
孟子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心不顺,那么社会就难以稳定。只有解民忧、顺民意,国家才能走向和谐,正如温总理的那句话:“只要我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取消农民各种不合理负担”,“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这些政府对百姓的承诺,伴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正在得到逐步落实,取得成效。
当百姓身边的小事成为政府的心头大事,和谐社会离我们就会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