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从泥石流的灾难中缓过神来,菲律宾又遭遇未遂兵变和反政府示威,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阿罗约总统发誓要严惩“背叛国家”的人。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1986年2月22日,菲律宾人通过大规模集会和随后的兵变推翻了当时的总统马科斯,这场运动被称为“第一次人民力量”;2001年1月,在兵变和“第二次人民力量”的冲击下,时任总统的埃斯特拉达下台;同年4月底,刚上台的阿罗约就又见识了“第三次人民力量”的巨大威力,在军方的支持下,她躲过一劫。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变就如同家常便饭,仅阿罗约自2001年上台以来,就化解了200多起军事政变。
菲律宾20年来的动荡不安究竟是怎么造成的。首先,菲律宾实行的是美国式民主制度,但它缺乏应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在经历马科斯时期的严酷独裁统治后,压抑已久的民众在西方“民主”和“自由”浪潮的冲击下,产生了一种期盼社会变革、生活迅速改善的急躁情绪。这导致很多菲律宾人不重视制度转变,而是希望出现一个救世主式的领导人。但当人们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就希望通过抗议示威来更正错误。据悉,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喜欢使用手机短信的国家之一,短信在多次政变中扮演了一呼百应的重要角色,政治谣言几乎成了人民生活中的常态。其次,政局不稳造成菲经济踏步不前,在8500万人口中,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为社会动荡的最大诱因。第三,体制不健全导致腐败顽症难除。亚洲银行2005年1月的报告将菲律宾列为亚洲腐败严重的国家之一。第四,菲政治体制中“军队干政、人民上街”的传统是引发动乱的直接导火索。
自独立以来,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独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基本照搬西方议会民主的政治模式;60年代以后逐步转向“威权政治”;8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政治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国家政治改革的进程和范围都在有效控制之中。但在另一些国家,则出现了激进型变革,执政者无法实现民众急于改变现状的要求,社会处于失控状态。菲律宾恐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钱斐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