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有奖评新闻
本报今日特1~特4版详尽展现“2006华南保险峰会”的盛况。
本报讯
(记者刘旦、王洪伟)本报近期关于“撞车骗保”的报道引起了正在出席广东“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的极大关注。戴玉庆等7位省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呼吁严厉打击汽车骗保活动,保障大多数投保人利益。
本报此前报道,广州中山大道某汽车修理厂的工作人员钟某“报料”说,自己公开开着车主的轿车通过再次撞击的方式,设局套取保险公司保险费。在钟某半年的“套费”生涯中,平均每个月要“撞击”10次,给汽修厂老板每月带来的利润至少有2万元。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引起广东保监局、省保险行业协会、各大保险公司、广大车主、普通群众等高度关注,揭开了“撞车骗保”的“冰山一角”。据保守估计,目前约有10%~20%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由于车险骗保的情况愈演愈烈,保险公司在这一险种上亏损严重,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险种能否良性维持,投保人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种种质疑。如不能有效打击,将会对其他险种起到极坏的示范效应,不仅损害大多数投保人的利益,更会冲击社会诚信。
戴玉庆等7位省政协委员建议,保险公司应从源头抓好业务队伍的核保流程,加大内部监控骗保力度,提高规避骗保风险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由保监会或者行业协会牵头,尽快建立保险业界交流平台,建立骗保黑名单,杜绝骗保者屡骗得手现象出现;司法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骗保活动的打击,依法查处骗保者。
省政协委员、广东保险学会会长陈冬至说,《广州日报》关于“撞车骗保”的报道直接揭示的问题是,目前保险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的不畅,保险政策的制订者是政府而非市场主体保险企业,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保险企业都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制订一些规定;(下转A6版)(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