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杨勤摄(资料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四大亮点
首次提出建设创新性广东,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次强调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首次提出要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昨日,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十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可圈可点;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四大亮点,折射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转型。
令人信服的两组数据
“‘十五’期间广东经济的发展成就可圈可点,最大的亮点是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和提升,有两组数据很有说服力。”
李惠武说,第一组数据是,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1701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0960亿元,5年年均增长13%,与此同时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6%。判断产业结构调整是否有成效的标准之一就是投入产出比,以16.6%的投资增长换来13%的经济增长是很大进步,因为按照以前的情况,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发展,每年至少要增加百分之二三十的投资。
第二组数据是,2005年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4432亿元,占全国的1/7,比上年增长2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06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4%,5年年均增长14.7%。财政和预算收入的增幅均大大高于GDP的增长,“真金白银”进口袋,说明广东的经济发展质量高得实实在在。
令李惠武印象深刻的另外一点是广东对外开放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是,在去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负增长的情况下,广东实现了外商直接投资26.6%的增长,拔了头筹。
2006年的9%从何而来
2005年广东经济增长12.5%,为何2006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安排为9%?李惠武认为,安排9%的增长速度正说明广东没有攀比增长速度,没有片面追求高指标,而是充分顾及了广东发展的实际情况。广东现在面临社会发展模式转型,需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等多年积累的问题,还要合理调整收入支出结构,腾出更多的财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缩小地区、城乡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所以,这一留有余地的增长预期目标是比较合适的。
李惠武说,今年财政支出41.56%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公益事业,23.07%用于帮助欠发达市县发展,还有很多投入用于搞社会保障、再就业培训等,免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开始尝试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措施不可能立竿见影反映在当年的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当中,但是其长远的作用不可小视。
自主创新摆脱加工厂角色
李惠武说,报告在2006年工作安排中有很多新提法,首次提出建设创新性广东,提高自主发展能力;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次强调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首次提出要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所有这些亮点,都折射了广东目前正在进行的发展模式转型之变!”李惠武说,这一转型之变,就是要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变拿来主义为自主创新,变只注重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变在发展过程中忽略环境生态保护为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变“以物为本”为“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积极组织实施省十大自主创新专题专项
报告要点: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创新型广东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省十大自主创新专题专项。支持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努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解读:省人大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潘鼎文非常赞同报告中提出的“支持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他说,广州的优势在于教育基础非常好,科研基础也比较强,同时这几年已经成长起来一大批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很有潜力;而深圳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大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得就比较好。
他还说,广州进行自主创新的一个优势就是其开放性。相信这对于整个广东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报告要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重在“多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
推进“并镇、并村、并校”,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探索化解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严禁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今年秋季起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全省农村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杂费。
解读:广东省十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城市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江华表示,以前公共财政主要倾向于城市,现在广东已经有经济实力支持农村建设,现在公共财政逐步向农村倾斜,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是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必须采取的措施。
刘江华提醒说,全省还有一个长远规划问题要考虑,就是对农村农民居住点进行全省性的统一科学规划,农民要建设新居,必须到新规划点去建,这样经过一二十年的旧农居就会自然淘汰。”
建设和谐广东“社会公平”分量更重更具体
报告要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严格把住征地建设项目三条“红线”:对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一律不能开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解读:“报告中关于社会公平的分量更重、更具体了,这很切合建设和谐广东的目标!”谈起省政府的工作报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这样说。方潮贵告诉记者,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政府应该并且有能力拿出一部分钱帮助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也已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政府强制性推行社会保险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方潮贵说。今年广东将建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省里的指导意见不久将出台。
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政府积极回应公民诉求
报告要点: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继续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社会领域的管办分离,政府集中精力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议,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广“一站式”行政工作模式,促进政府服务便利化。
解读: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系董建新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省政府作为一个地方政府,能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符合世界上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潮流,也符合中国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非常可贵。
“接下来,落实相关措施很重要。”董建新说,各级政府应重视提高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责任性、对公民各种诉求的回应性,完善制度,避免因管理缺位造成重大事故。
省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关键词
“能耗”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持续和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报告指出“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原始性创新”
原始性创新,就是追求突破原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势,标新立异,跨越发展。它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在2006年,广东将“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省十大自主创新专题专项。”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探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立法、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即由政府或部门聘请或配备的法律专业人员,为政府机关处理有关政府法律事务。
“投资项目公示试点”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公示的投资项目包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项目等等。群众可以为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
“壮大县域经济”
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出“鼓励市县推行‘镇财县管镇用’的改革试点”,希望借此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
“申遗”
政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配合做好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明年,广东开平碉楼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三条‘红线’”
省委书记张德江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上的三句“硬话”也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对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一律不能开工。”
“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
报告提出“支持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本版撰文/本报人大报道组)
2006年度展望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左右。
“十五”精彩回眸
“十五”时期是广东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黄华华省长昨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广东省“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总体经济实力跨上历史新台阶
2005年广东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1701亿元,占全国的11.9%,比“九五”期末增加10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五年年均增长13%。财税收入大幅增加,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4432亿元,占全国的1/7,比上年增长25.2%。
关键词:全国11.9%、占全国的1/7
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粮食总产量近两年保持稳定。城镇化稳步推进,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2005年开始在全省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减轻。
关键词:免征农业税、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2005年增加值达1755.5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增长20.7%。以重大项目为带动,支柱产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汽车、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带动作用增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已达49家。
关键词:稳居全国首位、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9家
对外开放迈上新水平
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238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是“九五”期末的2.5倍,五年年均增长21.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提高至69.0%和35.1%。吸收外资质量提高,2005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五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43.5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76家在我省投资设立581家企业。私营企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获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累计近4万家,出口299.5亿美元。
关键词:年均增长21.0%、643.5亿美元、176家500强企业
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
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954公里,通车总里程达3140公里,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陆路相邻省区的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客运站、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广深四线、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深段、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广州港继续位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
关键词: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客运站、广州港、出省高速公路
社会和谐安居乐业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770元和4690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8.0%和4.1%。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9.3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171.9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关键词:8.0%、459.39万个、171.9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