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南方农村报
凭借假冒手段,东源中学得到400名特困生指标每年骗取补助20万元,以引进外省尖子生
2月23日,记者在一份东源县《2004至2005学年度农村免交书杂费特困生统计表》(下简称《特困生统计表》)上看到,上面写有来自新港镇的邓××等16名学生就读东源中学等内容。
该统计表记录的是我省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的基础数据,而东源中学是一所高级中学,统计表怎么列入了义务教育范畴以外的学生?
这份《特困生统计表》涵盖全县21个镇,封面上标出的“免交人数”有400人,全部是初中生。
据该县某镇中学校长透露,特困生名单造册一般在每年8月进行,在9月1日开学前必须完成,以便学生报名注册时按名单缴费。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前,在特困生名册上有姓名的,小学生交23元,中学生交33元。然而这份《特困生统计表》下方所要求的时间却是:“9月11日前交县科教局(最近改名为教育局——记者注)”。这与常规的特困生名单造册时间有出入。
这份详细登记着特困生姓名、家长姓名、家庭地址、就读学校、班级以及免交原因的统计表,除了上述明显的作假外,是否另有隐情?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当天下午去了一趟库区(新丰江水库)内的锡场镇,找到了表中家庭地址较为详细的锡场中学刘劲(化名)家。
“刘劲在不在家?”
“上学去了。”
“已经读高中了吧?”
“对。”
跟记者交谈的是刘劲的父亲。老刘健谈,从库区农民谋生难,讲到老母亲已卧床好几年,家里欠下亲戚几万块钱债务;从刘劲的哥哥考取到江西某专科学校体育系,平时花钱“大手大脚”,讲到刘劲读初中时享受特困生每学期250元的资助,“那是实实在在地减轻负担”。
记者了解到,刘劲今年已经在东源中学读高二了。这说明2004-2005学年刘劲是在东源中学读高一。而《特困生统计表》却写着“锡场中学”、“初三”等内容。
东源中学一位教师一下就看出该统计表上存在的问题,来自锡场中学的6名在册贫困生(现就读于东源中学)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相差一学年,其中有位同学还是交了4000元的择校生。
随后,记者咨询了4个镇的中学负责人,告知《特困生统计表》上关于其所在中学的在册特困生数目及个别名字,得到的反馈是,学校开学前上报的人数远不止记者报出的数字,而且名字也对不上号。其中一位中学校长问,“开学后还报送特困生名单干吗?”
当天晚上9点,河源市区某茶庄。记者约见了东源县教育局一位干部及东源中学一位老师。
据该干部介绍,东源县特困生享受省财政专款资助是从2001年秋季开始的,属全省第一批。该县当年统计出全县有11591名特困生享受资助(小学生8034人,初中生3557人)。
该干部透露,县教育局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即全省中小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以后),挪用400个特困生指标套取每学年20万元钱拨给东源中学。这些特困生不可能拿到特困补助,甚至学生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登记在统计表上。与挪用特困生补助给各中小学作办公经费一样(详见本报2月28日《特困生补助被挪作办公费》),这份名册也是在开学后统计的,且不用经过村委会盖章。特别的是,这400个指标每学年20万元钱专门拨给东源中学,造册的“任务”也交由东源中学完成。
“现在各中学都强调升学率,东源中学也不能例外。”东源中学老师补充说,每年“拨”下来的20万元主要用于“抓高考”——到外省引进尖子。说话间,他翻开一张名单,上面有引进尖子的姓名、籍贯、介绍人及关系。“如果考上一个国家重点,介绍人有1万元的奖励。”他告诉记者,所谓的“介绍人”,大多是本校的在职老师,引进的尖子多来自湖南和江西等临近的省份。
东源县教育局的干部认为,我省中小学公用经费不足是普遍现象,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有几所不是“负债运作”的?但无论如何,高级中学挤占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实在不应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