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印度总理辛格曾踏着红地毯走入白宫,又抱着布什抛出的“核绣球”欢喜而归。借着民用核技术合作的东风,白宫2006年2月底宣布,布什总统三月初展开任内首次南亚之行,要为日益“热络”的美印关系再加一把油。
“布什访问印度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核技术合作将是布什访印的核心内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印度政治经济学的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ArvindPanagariya)教授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但是,如果布什此行能彻底敲定民用核技术转让的协议,作为交换,印度有可能会打开一些市场让美国商人走进来。”
虽然布什“慷慨地”要向印度转让核技术,但美印协议中涉及的核燃料和建设核反应堆的零部件是敏感技术,如何将之限制在“民用”范畴之内,不转为“军用”,是很多国会议员担心的问题。然而,美国右翼智库传统基金会(TheHeritageFoundation)高级政策分析员戴纳·狄伦(Dana Dillon)却宁愿从经贸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在敏感的核技术合作中,美国会区分出民用的部分。我将之视为双边贸易关系的一种交流,而非战略合作,”狄伦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他因此认为,贸易才将是布什访印的重点议程。
“美印之间没有贸易摩擦”
美国布鲁金斯协会(The BrookingsInstitution)的高级经济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BarryBosworth)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表示:“美印核交流还没有到商谈细节的地步,双方目前最大的共同利益是在发展经贸关系上。美国现在对印度相当感兴趣,就是因为印度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上表现出众。”
21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和印度共同成为亚洲经济奇迹中的两颗新星。中国年度GDP增长平均达到9%,印度步其后尘,彻底摆脱了2%~3%的不紧不慢的速度。从2005年4月至6月,印度的GDP增长了8.1%,而2004年同期增长为7.6%。
“8%的增长率对于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已经是个巨大的成就了,”博斯沃思赞扬道。
他发现,印度注重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业和少量的以高科技为主的制造业。
“这一偏重不仅体现在国内经济,也包含在印度的奇特的国际贸易行为中。”博斯沃思在2006年2月23日布鲁金斯协会举行的布什南亚之行研讨会上说,“印度还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不愿意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往来,虽然现在正在逐渐开放,但是出口贸易则以人才和服务业输出为主。”
目前,印度在通讯和IT领域逐渐成为美国服务业的主要合作对象,即美国人的工作被“外包”到印度,或是印度的技术人才“进口”到美国。这种以往被看作印度对美国蓝领工人的一种威胁,甚至现在美国的白领工人也开始担忧这种外来人才的竞争了。
即便如此,服务出口在美印贸易中还是“成不了气候”,按博斯沃思提供的数据,对印度“外包”只不过是每年几十亿美元的生意罢了。目前,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是印度在美国的出口中只排名第22位,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不点”。2004年,美印贸易额为220亿美元,而同年的美中贸易额则高达约2310亿美元,前者还不到后者的十分之一。
“因此,贸易摩擦不会成为美印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因为贸易总量实在太小了。”博斯沃思总结说。
专家倡导美印能源合作
“美印贸易额之所以低,主要责任在印度。”狄伦分析说,“印度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太高了,其经济自由度在世界银行的贸易自由度排名中非常低,开放程度仅为28%。美国商人想向印度卖所有的东西――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产品,但是印度的门却一直敲不开。”
印度裔学者帕纳格里亚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的采访时表示,要敲开印度的大门,单靠布什跑到印度施压是不够的。印度的贸易壁垒已经融入到WTO的多边机制中。
“如果多哈会谈没有突破,印度不会轻易开放金融、农业等市场,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是无法进入的。”帕纳格里亚说。
目前,旨在建立全球自由市场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的谈判焦点,仍聚集在农产品的关税减让和农业补贴的削减问题。欧、美、日和以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分歧很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制造业主们希望布什带一张“美印自由贸易协议”回国的奢望恐怕要落空了。而美印最大的贸易交集只剩下美国对印度的能源技术转让。
“美印对于签署一个自由贸易协议都有顾虑,因此我不认为布什此行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美印应该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印度非常依赖能源进口。但是我觉得这是他们发展核技术的原因之一――寻找替代能源。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替代能源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油价进一步攀升。”博斯沃思说。
受访的几个学者都暗示,能源上的共同利益是美国和印度进行核技术共享的经贸动因。
从长远而言,帕纳格里亚则认为,印度若想在经贸关系上拉紧美国的手,“就应该把一直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重新捡起来”。
“印度拥有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目前印度的《劳工法》(LaborLaw)对于本国的制造业主并不友好。在未来20年中,印度必须逐渐修改这项劳工法,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印贸易才能真正达到相互依存。”帕纳格里亚分析说。
美印还不是盟友
“美印之间的关系现在还不能称之为‘伙伴’,在这一阶段更不是‘盟友’,只能称之为双方‘希望’成为伙伴,但是现在还很难看出双方是否能建成这一‘伙伴’关系。”狄伦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他认为:美国对印度的定位主要是将之融入整体的南亚战略当中。印度是维持该地区稳定的关键一员,在美国综合处理与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关系中举足轻重。但是若说美印接近是明确地指向中国,这个意图可能就说得太远了。
“印度比美国更担心中国的崛起。但是新德里和华盛顿都没打算携手‘遏制’中国。”狄伦如是说。
帕纳格里亚则认为,“说到盟友,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在反恐问题上有更大的利益,更可能称得上是盟友关系。相反,印度是更加独立的国家,虽然她与美国的关系比过去友好,但还没有好到能成为伙伴或是盟友的程度。要知道,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也十分好,贸易量尤其大,印度并不想站到中国的对立面。”
目前,印度和中国的双边贸易与投资发展迅速,到2004年年底,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26亿美元,2005年超过180亿美元,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预计2006年的双边贸易额将突破200亿美元大关。
(李焰,《华盛顿观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