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地方调研时说:“审计中发现的因决策不周、管理不善而造成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等问题,其危害性有时不亚于贪污腐败。各级审计机关要大胆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的路子,既要当好‘经济卫士’,也要当好经济运行的‘保健医生’。 ”
近几年各地发生的因决策不周,而造成损失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决策连续失误,造成了惊人的浪费。如某地市区内有一块空地,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有关部门不停地在这里建了拆、拆了建,市民们意见很大。这块空地开始建成了农贸市场。几个月后,便拆掉农贸市场,建成了商品一条街。没过多久,又拆掉了商品一条街,建成了一片有绿地、有花草、有健身器械的休闲娱乐场所。最终,这里又被用帆布围了起来,里边机器穿梭,马达轰鸣,不知又要捣鼓出什么玩意出来。附近的居民气愤地说,政府决策如此朝令夕改,这不是拿老百姓的血汗钱打水漂吗?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城市建设,不论是修路、架桥,还是建商场、造绿地,建成后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尽管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像这块空地那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如此连续地被反复“涂改”却是少见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种建了拆、拆了建的怪现象呢?笔者认为,恐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能部门缺乏深入的调查和严谨的论证,所做决策缺乏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以至于某个项目在决策做出之时,就已经落伍,就注定是个败笔。二是有关领导名利思想严重,喜欢追形势,赶潮流。上边提倡发展经济,就盲目地建市场、盖商厦;上边提倡绿化环境,就不顾实际地去栽花草、建绿地。个别人甚至将这种盲目决策当成自己收获“政绩”的“试验田”,一边浪费国家财产,一边为自己脸上贴金。三是个别领导作风独断,凭个人好恶拍脑袋决策。有的地方,前任领导当家修了公园,继任领导掌权就要改建广场,城市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工作缺乏连续性。四是盲目决策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资金黑洞,个别人员利用批工程、审项目的权力索贿受贿中饱私囊。有些项目明知对社会无益,但为了个人利益也要决策上马。
决策不周的危害性不亚于贪污腐败,有的远远超过贪污腐败,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自觉摒弃私心杂念,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好每一项决策,使其真正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可行性。在决策之前,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既要集中专家学者的智慧,也要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效益审计工作,对于在工程项目中收红包、拿回扣、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对因不顾客观实际、盲目决策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必须予以严厉的责任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