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商报报道】在3·15即将来临之际,针对汽车流通行业存在的诚信问题,有关方面日前对一些大型汽车交易市场、汽车配件商城、汽车专业维修店等几种不同的汽车消费场所,进行了一次“汽车服务满意度调查”。
售后服务问题多多
经过对消费者(包括部分业内人士)采访发现,整体而言,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家实施的汽车销售特许政策,一些实力不济的车商以及此前在车市活跃的车托渐渐退出了舞台。 因此,在售前环境上尚优,商家的诚信服务成为了主流。但在汽车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却比较突出。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修车难,修车贵;保修期内出现问题无法退换;汽车配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保修或维修时缺少文字纪录;出现问题举证难、鉴定难、索赔更难;进口汽车维修网点稀缺,配件价格虚高、以假充真等。据了解,不少消费者投诉反映,在汽车质量纠纷中消费者的权益被漠视、被践踏,消费者无助甚或无奈的“弱势地位”凸现无遗。“投诉难,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已成为汽车消费售后服务难以融化的冰山一角。
消费者修车缺少知情权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因为国家目前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汽车维修收费标准,懂行的消费者,被蒙骗的机会可能要少一些,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去汽修厂维修时,基本都是稀里糊涂,维修厂要多少钱就付多少钱,具体这些钱花得是否合理,大多数消费者都不清楚。而在记者走访一些汽车维修点,对消费者、经营者调查中发现,不少车主在维修汽车过程中,缺少知情权。受访者对厂家修车不出具工料清单、结算清单颇有怨言。在看似规范的维修服务店,接车后前台服务人员多出具一个一式两份的维修任务委托书,而这张委托书上虽然有消费者签字,但是委托书是交给站内维修人员的,车主交车后手中则无任何字据。维修完毕后,店里不给做维修记录的也是普遍现象。
包退包换难于登天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有些新车的产品质量问题比较明显,但在解决问题时,销售方通常都不能满足车主的退换要求,绝大多数解决方式是帮助修理。由于汽车“三包”规定尚未出台,对销售商而言,退回的新车也只能流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因此,消费者无论是要求退车还是换车,生产厂家都要面临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损失。目前的状况是,消费者购买的新车,只要上了牌照,不管车辆出现什么质量问题,生产厂家或其维修门店,对用户只是负责修理,若谈及“包退、包换”,对消费者来说,无异于登天之难。此外,随着进口轿车的大幅度降价,追求者也渐渐增加,但进口轿车高昂的维修费用、保养费、配件费,正规授权的服务网点少得可怜,日益成为进口车消费者摆不脱的烦恼。而进口车出现质量问题之后,消费者无法进行鉴定、举证和索赔的矛盾也相当突出。对此,有关人士总结认为,在汽车“三包”规定没有出台之前,解决汽车质量纠纷缺少法定依据,同时质量鉴定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鉴定费用十分可观,消费者投诉维权十分艰难。如果双方意见分歧太大,往往导致问题久拖不决,最终吃亏的总是消费者。 宁君(编辑 暴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