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在一篇报道中国普遍存在的“免费午餐”现象的文章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描写:北京某外资公司员工聚在餐厅吃饭,边吃边聊,讨论起工作午餐问题来。一位年轻员工说,如今不提供免费午餐的中国公司大概都很难招到或留住人才。
相比之下,西方公司就比较“缺乏想像力”,除了定期给员工发放干巴巴的薪水外,就是偶尔派送抽象的奖金支票。上班无班车,午餐不免费,就连工作期间喝杯咖啡,都得自己给冷冰冰的自动饮料机喂硬币。
其实不只午餐,中国许多垄断性行业员工都另外享受“垄断福利”。文章说,这种“内部福利”西方公司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中西公司工资外福利的区别在于:一、西方公司的这种福利规模小、种类少;而中国公司或机关的“内部福利”规模庞大,种类繁多,某些单位员工非货币福利的价值甚至能够超过其货币收入(工资和奖金)。二、中国许多公司或机关不肯把实物福利折算成金钱发给员工,是为了绕开有关的财务规定,或者是为了逃税。
该报指出,在中国引起较大争议的,主要是官员和国有垄断行业员工享有的实物福利。
文章最后写道,细究下去,天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午餐”,因为不管吃客掏不掏钱,最终还是要有人来埋单:官员的“免费午餐”,纳税人要埋单;垄断行业员工的“免费午餐”,消费者要埋单;即使是私营公司雇员的“免费午餐”,其实也是老板把你的薪水变成了你不一定想要的实物。 (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