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呼吁
把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
记 者 王 雷
本报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昨日猛烈抨击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缺位造成的弊端:“许多青少年自暴自弃,遇到一点挫折,就用报复生命来惩罚这个社会。 大学也不够重视对人文的教育,很多大学生功利思想强,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
他呼吁把中国传统文化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理想信念教育今年首次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怎样抓好这项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许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切实可行的路径。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把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写得清清楚楚。我们要让孩子们不仅仅琅琅上口,而且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他说。
许江建议通过文字、书法、礼仪等载体,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为保证育人质量,必要时还应对学生进行考核。
此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陈难先向两会递交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议案》。
■对话许江
传统文化教育
不会加重孩子负担
记者: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都有哪些?
许江:我曾经在德国见过一个华侨,他家有个青铜器。他说,祖国离我很遥远,在我这里,祖国就是这个青铜器。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八荣八耻”,其中一点就是以爱国为荣。我想,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这种教育,在孩子心中竖立一座人文的殿堂。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懂得敬爱,拥有一个健全的身心才不会败则自暴自弃,成则妄自尊大。
记者:文字、书法等这类载体,它们的教育意义都体现在哪里?
许江:中国软笔书法讲究内圆外方、指实腕虚,其实也是一种人生哲学。现在的孩子都使用键盘书写,缺少书写所养成的对中国文字的亲切感。再比如礼仪,中国传统的教育发蒙、成人礼仪,都有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服装、特定的仪式,会给孩子一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记者:你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考试,会不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许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它不是负担。人文教育是什么?就是当你漫步在西湖,见到的不仅是风光,而且是西湖所包涵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精神。这种教育有百利无一害,相信家长和老师都能理解。
记者:很多孩子不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是不是与教学形式太落后有关?
许江:是的。所以要加强教材的设计,重视引入新媒体手段,让孩子们乐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被理解成僵化的东西,要让它活化在我们心中。我们今天谈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