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并不是急功近利型的筹募,范会长认为做善事并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最重要的是把这种公益的理念传递给这些人。
两会期间采访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不过范会长的儒雅风范首先让人感到亲切,打消了我的顾虑。 在政协会议社会福利与保障小组发言结束时,我立即伺机提出采访要求。“作为中华慈善总会的会长,您接受《公益时报》的采访当仁不让啊。”刚在会上慷慨陈词完的范会长听了会心一笑,随后告诉我他的手机号码和房间号算是默许。
第二天在华润饭店,我们聊起了慈善的话题。本来只打算说几句话的范会长聊起自己热爱的慈善事业不禁侃侃而谈,一不小心时间就溜走了两个小时。
我的工作就是向富人劝募,跟他们伸手要钱
范会长长期从事民政部工作达27年,并且担任了15年的民政部副部长,一生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弱势群体”。几十年来他跑遍贫困地区,了解各地民情,怀着满腔热情和责任心的他深感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从部长退下来后,他积极投身到组建中华慈善总会的各项活动,现在是担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的第5个年头。
范会长的长相与气质都一望而知,是位儒雅、亲和、有风度的人物,这种人本身就具有公信度和号召力。所以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向富人劝募,跟他们伸手要钱。目前他已将手伸向了荣智健家族、刘永好、陈天桥等许多知名的人士和企业。
一般来说,在物色好“对象”后,首先他会非常耐心地用各种形式与他们沟通,介绍中华慈善总会的情况,看他们在哪些方面有积极性,有目的地去做,一个个地访问他们。
这并不是急功近利型的筹募,因为范会长认为做善事并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最重要的是把这种公益的理念传递给这些人,让他们的脑筋里先有一个概念,然后第二年再去访问他们的时候一般就会有收获了。
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某些企业的零捐赠问题时,范会长看法十分明确,他对慈善排行榜以及对富人们扣以“为富不仁”的帽子的做法持保留意见。
作为慈善总会会长,范会长是一个更重视精神和爱心的会长,他并不太看重一个人捐了多少钱这个数据,相反,他更看重一个人付出的心血、时间、精力这些无形的财富。中华慈善总会自己也做过2004年百名慈善人物评选活动,入选人物中有只捐了2000元的残疾人,但那2000元是从他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来的;也有下岗职工,把孤老接到家里,几十年如一日视同父母。“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也是无价的。”
温总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八字抵万金
中国的扶贫济穷,尊老爱幼的传统虽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现代的慈善事业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国是在1990年后才有所发展的。
几年前,范会长曾说过,我国慈善事业“十分落后而不是一般的落后”,这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及相关法规环境都相对滞后,但在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发展慈善事业”,这是多年来“慈善事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
范会长认为,虽然只有8个字,但这8个字是标志性的8个字。慈善事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还是第一次,这说明慈善公益事业已经进入党和政府的视线,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从此将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件令人感动的大事。
范会长指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慈善事业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为慈善事业发展明确了工作方向和目标。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慈善事业作为社会资源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面,是协调各方面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兼顾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由于政府的重视与扶持,这些年慈善事业发展很快,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刚成立的时候,全国相继加入的会员仅有10多家,1998年到2000年以后是个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已有160多家团体会员,这种全国到地方的互动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募捐情况也十分喜人,1994年开始时期的募捐款为1年1亿左右,而到了2005年是7.98亿元,这都是非常好的趋势。
慈善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范会长十几年来致力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因为他的确感到慈善事业在社会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我所理解慈善事业不仅是物质保障这一部分,而更多的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慈善事业通过献爱心、出力、捐物这些行为,让捐献人和受助人在道德上都有所提升,在捐献方面的动人事例就太多了,受助的人也感受到了社会的爱心和关怀。
范会长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三板斧”
一、政府的支持加立法上的保障
现代社会往往有三种收入分配机制:市场进行第一次分配,是以追求效率为原则的;政府进行第二次分配,是以追求公平为原则的;社会进行第三分配,是以公民自愿为原则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
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捐赠的制度和优惠政策,比如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财政部下文确定了几个公益组织接受企业捐款,捐款企业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但这个政策毕竟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不是所有的公益团体都可以享受这一政策。随着慈善事业迅速发展,慈善组织在不断增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通过发展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在捐赠行为实施过程中,为打消捐助者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和监督方面的疑虑,增强捐助者的信任度,是捐助接受机构和公益组织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4年3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这个条例确立了公开、透明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基金会的活动,为富裕起来的个人和企业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提供了渠道。这拓宽了基金来源,可以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也在一个社会正常运转中发挥着相当的作用。
二、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
目前中国的公益事业是刚起步的阶段,如何通过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公益事业,加强公益意识,目前各大媒体还任重道远。因为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的全民性事业,没有群众的参与,几乎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公民的参与度高低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就以香港为例,90年代国内的3次洪灾,印度海啸,香港地区每一次的捐赠额度都很大,有时候达到了6亿港币,市民的参与度很高,有70%—80%,也就是没有特殊情况的都参与了。所以这里还是存在着一个组织宣传的问题。
三、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
社会捐赠是慈善事业的一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捐赠是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主要形式。目前中国的各种公益组织非常之多,如何加强公益组织的自律机制,加强管理,通过提高一个组织的社会公信度来增加筹募能力也是各NGO必须思考的课题之一。
两会这次更加关注了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医疗方面的问题,作为慈善事业的领头人我们在助残的同时也不忘组织的自律性。
中华慈善总会在接收善款的时候,先由工作人员向捐助人汇报,捐助人也可以提出具体要求,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对于零星捐款和没有意向的捐款,慈善总会将设立专门的账户,像上市公司一样,编制年度报表,每年向捐赠人和全社会公布一次善款的来源、数量、使用情况,让每一分钱都“来去透明”。
中国的慈善机构有中国的特色
有的境外组织批评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官方的色彩太浓,没有真正成为民间组织。的确,这些年,国外社团组织和NGO是有一些很先进的做法与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事实上,这几年中华慈善总会跟国际组织的合作是很不错的,三个项目中有两个就是与国际合作的,一个是与美国的;一个是与瑞士的组织。会长表示,在国际合作上,要充分地利用国际上的善款资源,但也要根据中国的需要,让国际组织尊重我国的法律法规,为我所用。
范会长说,国外先进的理念与经验要学习、要借鉴,但也不能全盘照搬,中国的慈善机构就是有着很浓的中国特色,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要结合国情,摸索慈善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有政府支持和引导的地区慈善工作就做得好一些。比如黄菊的一日捐,就带动了一大片的领导群众捐款、捐物。范会长去考察义乌的一个中介机构时,作了一些宣传,引起了地方党委的重视,两个月后,他们的捐赠就达到了2个亿。这说明作为慈善机构需要有很高的公信力,作为机构和领导人也需要有号召力和人格魅力,有了这两点,这个机构才会形成很好的社会影响力。
编后:
我们衷心地希望,今年的“两会”议案提案,尽快变成政府的政策。同时,更希望因为有了政府的大力解决,去年的这些问题,明年不会再被代表们重复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