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声,时紧时慢,时高昂,时低沉,在楼道里回旋。开门的正是演奏者莫海静,酷似“港星”陈慧琳的脸庞,然而那恬静的笑容里,透着花季年龄的率真、灵气和热情。
引领我到琴房,她继续刚才的曲子。她自己作词作曲的处女作《怀念》:“2004年7月,我15岁生日那天,想了许多事……”她边弹边唱,细腻的歌声中,我体会着这个17岁女孩对音乐的自信。
莫妈妈也很喜欢唱歌,但希望英语成绩很棒的小海静成为一名外交官,因而故意克扣她的零花钱,但痴迷的她便把“早餐费”省下来,悄悄买碟,边听边琢磨。在向父母“保证每门功课95分以上”的承诺下,2002年暑假,她终于见到了第一位声乐老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沈健坤老师。
“13岁,正是孩子的变声期;加上没有经历过任何培训,对基础知识,孩子一概不知,沈老师当场便委婉地拒绝了她。”第一天的面试,妈妈印象很深。“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正庆幸,这下该死心吧。过了片刻,她却自己走到沈老师跟前,主动要求再唱两首歌。”孩子的执着精神,莫妈妈每次说起,都会感动。
在沈老师悉心指导下,“视唱练耳”,小海静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分外用功。她说这是自己早该补的一堂基础课。
2003年7月,她参加全国艺术新星国际交流大赛获贵州赛区一等奖,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比赛。次月,她获全国总决赛青年通俗唱法组铜奖。“这两次获奖,我最高兴的是,爸爸妈妈改变了对我学音乐的偏见。”
2004年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全国十佳”奖杯,摆放在客厅最显眼位置。也就是这次比赛后,莫海静留在首艺歌舞团综艺班学习。期间,她随刘兰芳、姜昆等艺术名流一起参加了由全国文联组织的“情系西部”金奖节目的演出。
2005年4月,莫海静重返贵阳。“多数人对我回贵阳感到可惜。但在北京学习的过程中,我从接触的一些名流身上,明白了做一名优秀艺人必备的务实精神,文化课才是真正的基础。”如今,她是贵州师大附中高中艺术班的一名学生。
和每一个心怀音乐梦想的孩子一样,“艺考”莫海静一年比一年关注。她说自己更喜欢音乐剧,但目前还没有开设音乐剧专业的中央音乐学院,是她最向往的院校。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歌剧专业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剧专业,是小海静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说,她很喜欢李玟、顺子、韩红、那英和玛利亚·凯莉、惠特尼·休斯敦等实力派。
模仿别人的同时,莫海静也有了一个固定的FANS群体。她建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她喜欢把自己的歌发到网上,与FANS们交流;有时在路上,会突然有同学向她递上本子和笔,要求给签个名;一次,她的一篇贴在校园黑板报上的作文被偷走了,写得好的作文有那么多篇,她心里偷着乐,这也是FANS们的又一追星之举……“超女”也是刚刚过去那个夏天小海静和同龄人聊得最多的话题;对与自己曾经同台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的何洁,莫海静能客观地指出自己的不足和何洁的优势,她欣赏何洁无论走到哪,都不忘自己是贵阳人。
上个月,她参加了“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的报名,她希望自己也能用歌声宣传自己家乡的美景,宣传自己家乡的文化。
作者:李缨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